退伍兵成“非遗人” 传承千年吊脚楼技艺
中新网恩施3月2日电 (杜磊 梅珂 朱超)“我喜欢吊脚楼,所以想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它。”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椒园镇的家中,黄俊一边制作土家族吊脚楼模型,一边说道。
土家族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通常半立陆地、半靠山水建造,大多依山就势呈虎坐形而建。2011年,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吊脚楼全靠榫卯咬合加固 杜磊 摄黄俊今年34岁,由于父亲是根雕艺人,他还在读小学时,就常常帮着父亲磨石头、打下手。2007年从部队退伍后,黄俊正式跟随父亲学习根雕技艺。3年后,黄俊的根雕作品已经能卖到2万多元一件。
2017年,黄俊在父亲的带领下见到了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万桃元。“当我看到土家吊脚楼还可以做成微缩模型后,就特别想学。”此后,黄俊就时常来看万桃元制作吊脚楼,遇到不懂的就问,再回家自己试着动手。
黄俊在家中制作土家族吊脚楼模型 杜磊 摄3个月后,黄俊把一个长1.6米、宽80厘米的完整吊脚楼模型送到了万桃元面前。随后,万桃元正式收黄俊为徒。“我的徒弟不止黄俊一个,但能一直坚持做这个手艺的不多。”万桃元说,这些年参加展会、比赛等活动,他都带着黄俊在身边。
黄俊介绍,每次制作吊脚楼模型,要经历选料、切割、平刨、压刨、锯料、打孔、精修、组装等工序,全程都要一丝不苟,“做吊脚楼不用钉子,全靠榫卯咬合加固,中间有一个环节出了偏差,最后就无法成形。”
黄俊是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 梅珂 摄2021年,在第七届中俄线上“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多个展会上,黄俊的作品让土家传统建筑之美成为亮点。此外,他的作品《金丝楠木吊脚楼》还被中南民族大学国家艺术基金组委会评为优秀藏品。
如今,黄俊已是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为传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他每年都会去到恩施的一些学校讲课,“过几天我要去找师父请教,想开发一款可批量生产的diy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土家传统建筑文化。”(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