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中科院声学所科学家向儿童科普听力健康知识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2年3月3日是中国第23个“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听力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当天组织该所科学家们走进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多个校区,在专门的课堂上与少年儿童互动,科普如何正确爱护耳朵、保护听力健康的知识。
中科院声学所介绍说,今年“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世界听力日”主题为“谨慎用耳,耳聪一生”。该所为普及全民听力健康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听力健康意识和听力疾病预防能力,有效减少、控制听力障碍的发生,专门联合中关村一小组织举办这次科普课活动。
“全国爱耳日”科普课上,中科院声学所3位青年科学家分别在中关村一小3个校区的课堂上登台开讲:张志博在《听觉的秘密》报告中讲解声音的原理,解读听觉的秘密并解析《世界听力报告》;桑晋秋在《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主题报告中,解读了人耳听声的原理、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杨飞然在《听觉空间感——立体声解密》报告中,揭秘了人耳分辨声音方向及定位声源的原理。他们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同学们理解听觉原理、关注听力健康、获得保护听力方法、了解相关应用技术。
中科院声学所青年科学家张志博在“全国爱耳日”科普课结束后,向互动儿童代表赠送相关科普读物并合影。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其中,张志博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方式,向学生科普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气体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他还阐释说,声音具有响度、音调、音色三个特性,响度即音量,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幅度;音调即频率,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快慢;音色即音品,质地不同的物质,音色不同。这三个特性组合好,就是一段美妙的音乐,组合不好就是噪音和杂音。
另据了解,中科院声学所此次“全国爱耳日”科普课活动过程中,贵州六盘水钟山区钟山小学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组织该校2100余名师生在线收看了桑晋秋的课程。(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