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用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和平与希望
用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和平与希望 | 新京报社论
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幕。3月1日,北京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转换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各场馆、各领域工作准备就绪。
同时,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工作即将启动,3月2日至3月4日,将有565名火炬手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火炬传递,分为火种采集、火种汇集和火炬传递三个部分。
火炬传递是奥运会正式开幕前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坚持三个工作原则——简约精彩、确保安全;创新形式、突出特色;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有冬奥会的火炬顺利传递和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经验在先,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相信一定能够保障安全,突出创新,实现精彩,为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氛围。
置于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的如期举行,以及接下来即将正式开幕的冬残奥会,也更让人对其之于人类和平、团结的象征意义寄予更高期待。
众所周知,冬残奥会火炬寓意着光明、勇敢、平等,在奥运会之前传递火种,也可看作以一种固有的仪式,寄托着人类将勇敢、团结、平等一代代传承下去的美好期许。揆诸当下,这份属于全人类的朴素愿景,尤显弥足珍贵。
其实,这次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中,有诸多元素都直接体现了对于世界和平的期待和祝福。
比如,火炬“飞扬”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其金色线条随火炬转动而上下贯通,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赛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种,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包容融合、向往和平的期望和“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会价值观。
此外,3月2日,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正是“和平之火”,直接“体现了‘双奥之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以及中国对全人类和平的美好心愿”。
于新冠疫情威胁全球安全,世界秩序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国际背景下,无论是此前刚结束的冬奥会,还是即将开幕的冬残奥会,它们都承载了人类对“更团结”的殷殷追求和期望。
在前不久举行的冬奥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表示,“奥运会团结的力量,比那些试图分离我们的力量更加强大,你们给和平提供了一个机会”。
事实上,去年底联合国还通过了《北京2022年奥林匹克休战协议》,该协议呼吁各国努力促进和平与人类相互了解,“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立一个和平、更美好的世界”。这一呼吁,放在当前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警示价值。
更进一步来看,“一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史,就是一部人类呵护生命关爱生命的文明史”,尊重残疾人士、爱护残疾人士、帮助残疾人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它内嵌的团结、平等、相互友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本就与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现代文明共识具有极大的共通性。
因此,在世界饱受纷扰,战火再起的现实语境下,如期开展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如期举行冬残奥会,也自然被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赋予了更多期待。
它不仅仅是为世界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竞技比拼的舞台,也更是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团结的力量、和平的可贵。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届注定特殊的冬残奥会,包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传递的不只是奥林匹克精神,更是和平与希望。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