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吃什么(蝈蝈低于多少度会冻死)
冬季里若能听到夏秋时节的鸣虫声声,可谓是一种惊喜,给寒冷的日子里增添一丝活泼与暖意。其实,“冬畜鸣虫”古人早就尝试。早在清朝时期,民间育虫的方法和冬日欣赏鸣虫的习俗便被引入了紫禁城。如今,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提高,让冬季玩虫的雅兴变得唾手可得。近期,老蒋就来说说冬季玩赏鸣虫的那些事儿。
今天老蒋给大家带来的是“蝈蝈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戳下面↓↓↓音频,聆听蝈蝈的鸣叫声
蝈蝈有怎样的形态特征?
蝈蝈又称鸣螽、叫哥哥、叫蚰子,古人称“聒聒”或“蛞蛞”,是螽斯类鸣虫中最著名的鸣虫。它全体长35到50毫米,全身呈绿色,触角细而长,身体粗壮。前胸特别大,腹部也较膨大,翅膀较短,仅能遮盖腹部的一半,后足比前、中足长。
此昆虫头大,颚齿坚硬强劲,有60毫米长的触角,色黄褐。其卵管长而大,像剑的形状,在土中产卵。
蝈蝈的体色除绿色者外,可因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黑褐色的被称为“铁哥”或“铁皮蝈蝈”;绿色的被称为“绿哥”、“翠哥”或“三青蝈蝈”;黄色的被称为“米造白”或“草白蝈蝈”。
由于其眼睛的颜色有所不同,又可按其眼睛的颜色分为“绿眼”、黑眼、“红眼”。有经验的玩赏者认为“黄不如绿,绿不如黑”,更有“绿不如黑、黑不如赤”的说法。其中“红眼翠哥”被认为是最佳者。
蝈蝈有怎样的生活习性?
蝈蝈在我国分布很广,诸如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北部的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分布都较多。分布于南部的统称“南哥”,分布在北部的称为“北哥”。此外,分布在山东地区的称为“鲁哥”,分布在河南地区的称为“豫哥”,分布在河北地区的称为“冀哥”。
还有,按成长的时间分,在5到7月最早出现的称为“夏叫”,其发声较为短弱,鸣声为“哧哧哧哧……”;8到9月出现的称为“早叫”,其体质极为强健,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保护得好,可以越冬,饲养者多喜欢养这种蝈蝈。
蝈蝈喜栖息于田野或庄稼地,更常栖息于高位的树枝上或向阳的山坡高燥之处。它后肢粗壮,善于跳跃,行动较为敏捷,但一旦受到惊扰,便径直往下跃落。
蝈蝈以植物嫩叶为食,也吃些细小的虫子和新鲜的毛豆、菜叶、嫩菜茎等。它白天和夜里都能鸣叫,而以白天鸣叫更为频繁。夏天炎热时期,天气越是干热,它叫得越起劲,鸣叫声显得急促而连续。气温较低时,则叫声轻低缓慢,最喜欢爬到树枝的高处去鸣叫。
它的发声器是翅膀上的发音镜,因摩擦而发出声响。若在其鸣叫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它的翅翼在微微地颤动。
关于蝈蝈的其他内容,老蒋过去发过几期,现将链接发虫友们,欢迎收藏转发哦。
过往链接:#秋天到鸣虫叫#老蒋的玩虫记之蝈蝈1:怎样让她的叫声更动听?、#秋天到,鸣虫叫#老蒋的玩虫记之蝈蝈2:如何挑选蝈蝈?、#秋天到,鸣虫叫#老蒋的玩虫记之蝈蝈3:如何捕捉和饲养蝈蝈?、冬天到鸣虫叫,老蒋玩虫记之蝈蝈的人工培育
(注:来源蒋青海2002年9月《时尚小宠物养赏大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你有花鸟鱼虫方面的疑惑吗?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如果你有高见,也恭候交流分享。今日头条搜索“老蒋究了”,我,让我们一起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感受更多精彩和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