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和卡罗拉哪个好(思域和卡罗拉对比)

两个天生竞争者的再次正面交锋

聊到紧凑级轿车,机会所有人联想到第一个车型就是丰田卡罗拉,接着就是本田思域。虽然两者在市场中有所重叠,丰田卡罗拉创造了一个车型的销售奇迹,核心就是制造一辆适合所有人开的一辆轿车,它经济省油,耐久性强,易于驾驶,因此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

而本田思域则更像是紧凑车型中的潮流,它延续着本田家族系的大空间和运动特性,除了给予你日常使用的方便性,还能在驾驶感受和个性上让年轻人得到满足,可谓是一个多面手。两者之所以可以称为明争暗斗的对手,主要是两者的定位更加接近,价格重叠,那么对于当下的主流车型来说,到底是丰田卡罗拉依旧经典,还是本田思域的更新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和更有竞争力呢?

对于两款积累销量超过百万的车型来说,两者对于厂家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市场地位,尤其是越来越细分化的市场竞争,丰田和本田都不希望这两款车型在任何一端上出现什么偏差。所以我们进行比较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公平的办法,优劣之间还是要考虑到更多用户的需求和使用,这才是一个对比的真正目的。

逃不开的外形之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虽然我很想直接切入主题,从两辆车的性能和实用性角度来说起。但奈何绝大多数人都是颜值党,一辆车的顺眼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可以忍受缺点的容量。但是从我个人角度说,我是一个本田品牌的簇拥者,但是有很喜欢某些经典的丰田车型。所以本田的设计一直都是我个人觉得趋向于更加科技和运动的,而且本田在有些时候会让你感受到它并不是仅仅是一个日系品牌,融合了更多世界上流行的元素或者更多的家族式理念。

因此,对于第十一代本田思域车型来说,完全脱胎换骨式额这次改变对于我来说是很满意的。应该说从大多数角度来看这辆车很像现款的雅阁,甚至有些人收拾缩小的雅阁,但实际上这辆车在整体的比例上跟上一代的区别并不大,车头使用了更多的圆角和更下垂式的前脸,以及更小的进气格栅给视觉上冲冲击力变的更小了。尤其是从上一代车型突然转换到这一代来看,绝大多数都会觉得缺少了原来经典的气场和运动性,但是换来的是更加流程的车身和更协调的前后比例。

2022款本田思域还将在这个外形基础之上提供Type R版本车型,以及目前已经推向部分市场的RS,甚至是混合动力车型。以及还有两厢版本提供,这也是为了迎合部分市场的切实需求,但是整体来说思域的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思域车型的本质,只不过一些细节的设计确实会让人感觉有些不舒服。比如说车身视觉感受会受到低配车型轮毂尺寸绝大的影响,显然高配的18寸轮毂绝对是提升车辆颜值的最佳配置,小尺寸的会有一种比例失调的感觉。虽然我个人也觉得Hatchback掀背两厢版更加协调而且实用,但是三厢版本则拥有更好的车身比例,毕竟不是每个终端市场都会推出两厢版本,这方面还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就好。并且在中国市场还将推出思域的姊妹车型,当然名字也是大家熟悉的,只不过在颜色搭配和部分配置上会有差异化。

2022款丰田卡罗拉其实并没有什么多说的,我们这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选择主流市场上的卡罗拉,而是北美版本的车型。一方面并没有提供加长;另外一方面这款车型对应中国市场外观的话,是有个自己的名字:雷凌。而且加长之后的尺寸为4635*1780*1435mm,比较起来全新思域的4674*1802*1415mm来说,轴距上仍然占不到什么优势。单纯的从外观来说,这辆丰田车并没有什么特别多的变化,车头比较国际版卡罗拉更加凌厉一些,前包围上的进气格栅开口更大,使用了更多亮黑色装饰,车尾都是一个样子,而且与2020款并没有在外形上有什么本质差异化。

但是作为美版车型,Apex Edition则将一辆普通的丰田带上了炫酷风,更大的运动熏黑轮毂,更低的悬挂设定,以及更多黑化包围和饰条,以及运动化的排气,至少站在车外看是会让人热血沸腾的。而且美版卡罗拉同样拥有两厢掀背版的运动车型,甚至还提供了2.0L四缸自然吸气搭配MT,同样的运动取向调教,原厂就给予了卡罗拉一定的运动特性。只不过在不做改装性能强化的话,车辆的极限并不会因为外观变得运动而大量提升。至少我看这套外观设计还是很心动的,但是直到我坐进车内这种感觉就戛然而止了。(PS: 抛开配置差异之外,很多车型在国外看上去就很舒服,在国内就感觉哪里有些别扭。除了镀铬装饰之外,到底是哪里出现这个视觉差异化呢?)

本田思域优势的展现

直到从全新思域的车内换到卡罗拉之后你才会理解我要说的重点是什么,你突然发现平庸甚至无法与良好进行对比。首先进入前排的感受并不是内饰的设计,而是座椅的舒适度和腿部空间会有相当大的差异感。丰田的座椅看上去确实不怎么样,但是至少在包围和支撑性上可以提供很好的支撑包裹性,所以在长途驾驶中或者体型偏胖的人来说都非常友好,调节范围虽然不多,但是任何体型绝对不是最大的阻碍,坐姿才是最大的困扰,而且并不会像思域一样可以调整到很低的位置。

所以在卡罗拉上你可以拥有一个不错的视野,坐进思域之后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体验,座椅有些偏硬,坐姿也更下沉。虽然说中高配的电动座椅已经限制了最低坐姿位置,但仍然可以坐很低,可想而知手动座椅会低到一个什么程度。偏向运动的座椅可以提供很好的侧向包裹和背部支撑,带来的副作用就是长时间乘坐的疲劳感。所以在前排来说,我觉得两者都没有做到全面,卡罗拉无缘运动性,而思域则明显不够大众化。主观的体验最明显的还是对于肩部和背部的感觉,可能因人而异,但是本田整体车对我体验更好。所以我个人觉得好像马自达3昂克赛拉则是紧凑级别中做的最好的,做到各方面兼顾,既不是特别出色,又不是特别差,显然而深得人心。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思域的优势还是在后排上,当两者都是标准轴距的时候。思域的后排空间要更宽敞一些,而且座椅并没有为了追求空间极致性而缩水。所以更加适合长时间乘坐,提供的柔软程度也比上一代有所升级。虽然卡罗拉可以通过长轴距弥补空间的不足,但是座椅偷空间这个做法依旧在丰田车系上出现,不仅坐垫短,座椅靠背更陡,相比之下填充物完全没有立体感,对体型比较小或者偏瘦的人来说很是不友好。

所以我们不得不在空间上多说几句,轴距上可以改变腿部空间,但是横向的空间是无法妥协的,卡罗拉只能充其量说够用,前排乘客想要舒适一些则总需要腿部或者膝盖部贴在内侧饰板或者外侧饰板上,这可能是紧凑车型上最大的阻碍了。同样在后排两者并没有因为空间拉开差距,因为思域的这种溜背的造型,会把车窗压制更扁,所以失去了一点头部空间并不会影响后排的视野,反而更加宽阔;而卡罗拉由于座椅的设定问题,即使在尺寸上都要更有优势,但仍然在体感上会让人感觉很局促。

简约中深入用户体验

接下来就是内饰的布局和设置了,卡罗拉应该大家都很熟悉了。被人诟病的中控屏幕,分辨率一般,功能性也很一般,不知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也是丰田一直以来的弱项。从功能布局来说,卡罗拉并没有什么重大瑕疵,就是在按键手感和材料上除了廉价之外,也找不出来什么亮点。你在车内可以随处找到硬质塑料材质,所以就要珍惜一些软质材料和皮质包裹。这种设计也有其优点所在,就是比较耐用,你很难对它造成什么大的磨损性伤害,异响也并不严重。

但毕竟这个设计也有几年了,对比新上市本田思域来说,思域选择了全面提升品质的办法,除了使用了更多人体工程学之外,同样可以像卡罗拉一样轻松就可以控制车内的功能,内饰偏向于更简洁,已经找不到上一代车型的风格。简约和简单是这次的核心,副驾驶一侧使用了中间贯通的圆形打孔设计,巧妙隐藏了出风口。驾驶侧液晶仪表与雅阁的非常相似,看上去很大,但是屏幕两侧只是固定的LED显示,中间才是液晶屏。好在整体使用了以深色为主的背景,清晰度和亮度以及功能显示对于这个价位车型来说已经算是可以了。

很遗憾的是,原来思域的那个多变的杯座彻底被贯通式的两个固定式杯座取代,原来本田上那些设计的小心思已经没有了。除此之外就是后排出风口仅在高配车型上出现,显然不是那么友好。当然,很多人还是觉得本田思域的这套设计看上去还算不错,但是比起来其他竞争者显然就有些简单了,一方面在科技感上并没有那么突出,简约的风格中没有更多高科技的配置,或者说超过其他品牌的功能;其次是反流行的使用了分体式的中控屏幕和液晶仪表,而且在中控控制区域也没有使用主流的触摸形式,以至于本田好像也搞清楚了按钮式的换挡确实不如档把来的实在,或者说要等到混动版本才会提供按钮换挡。

因此,这么看下来思域的这套内饰好像一无是处,所以我们就咨询了一下本田官方的设计师,他们的回答是确实可以让人接受,也就是设计风格回归到简单和本质上,回归汽车功能性的本质,让实用性和人机反馈上得到平衡。在实际的体验中你就会发现设计师对这个问题回答的究竟是什么,只需要更短的时间,你就可以适应这套布局,不用在过度低头看功能按键,伸手就可以按到按钮和触摸到旋钮。中控屏幕的显示可以依靠多功能方向盘和触摸进行控制,无论是车辆处于巡航还是静止当中,都不会额外给驾驶者带来注意力的分散。所以我们很希望未来所有的潜在消费者在体验一辆车的内部配置的时候,不要单纯就配置高低和科技性进行评判,更多集中在日常最多使用功能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这才是一辆紧凑级别车应该有的素质。

对比卡罗拉和思域,你总会发现一些不同。确实卡罗拉在中控部分也使用了很多按钮,可是这些按钮带来的那种单薄和物理反馈确实太廉价,更低的损坏率和更换成本,只能说为满足功能而制作出来。而思域明显要更新和更精致,在紧凑级别价位中更加接近豪华车型,所以在用料和细节质感上甚至要超过了马自达的系列车型。另外你还会发现,本田依旧拥有自己的那种运动基因在,车内视野不会受到仪表台的干涉,即使车头要比上一代略微长一些,但是在车内依旧可以提供很好的视野,留给驾驶者很好的预判空间,这些相信一些了解本田的人都应该有类似的感觉。如果把丰田比作奔驰的话,那么显然本田就是宝马了。

功能性和安全性都表现一般

简而言之,卡罗拉确实是2022款思域的前辈,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功能性上都有些落后。坐在驾驶位上你会感觉两者好像相差了10-15年之多,尤其是卡罗拉那个半机械一半液晶的仪表,以及卡罗拉粗糙的显示效果和可怜的几个USB接口。这些在思域上你可以放心,绝对是2021年主流的体验,即使在后排也提供了USB接口给乘客。

两者表现比较统一的是主动安全配置,Toyota Safety Sense和Honda Sensing都配置到两款车型上,丰田的这套系统表现就是成熟,这么多年的进化让其拥有很高效的车道保持和自适应巡航功能,尤其是AEB制动系统是丰田做的比较好的,可以在恶劣天气中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田思域显然就在于更新的硬件配置和更人性的控制上做了更多功课,你可以通过液晶仪表盘上了解这些功能的作用和设置,而且在满足了基础的巡航和车道保持等功能之外,还提供了转向辅助等像特斯拉上的功能。

驾驶和乘坐体验

终于说回到核心问题上了,本着驾驶体验来讲,卡罗拉和思域其实就是很容易感受到差别的两台车。两者其实在动力上并不能成为平行对手,毕竟思域用了小排量1.5T和2.0L四缸作为高低搭配,而卡罗拉以自吸和混动两种版本为主,三缸的1.5T只有121匹马力,相比思域的182匹马力的四缸机来说并非在一个动力级别上。相比其他市场来说,北美市场两者都共同拥有2.0L四缸自然吸气的动力组合,体验上来说各有千秋,但思域的1.5T绝对是当下和未来追求动力的主流配置了。

我们不在此讨论涡轮和自吸的养护问题,涡轮相对肯定是一种对动力追求的趋势,而自然吸气明显更好的搭配是混合动力,各有优劣势,就看车主自己的取舍。同时存在差异化的还有悬挂的设定上,卡罗拉后悬挂和思域的后多连杆在一些情况下还是会有差异化的,日常驾驶确实并没有本质差异化。而且本田思域除了三厢版之外还有掀背版车型提供,而且两者第二排空间保持了一致,掀背车型让人想起了之前的歌诗图,夸张的大开口和硕大的后玻璃很有特色。

评价起来卡罗拉已经在驾驶方面表现很出色了,尤其是更新了TNGA平台之后,显然比之前一代车型性能表现和安全性有了大幅度提升。加上发动机重新调校之后响应很好,即使是CVT变速箱依旧可以衔接很到位,体感上虽然并不明显,但实际加速性能并不弱,对于紧凑级轿车来说,它的缺点依旧很明显,好开但是没有很好的操控性。同时表现出来的车辆极限性并不高,以及车内的噪音抑制并不好。我们体验了实际百公里加速性能,体感上并不是很出色,但是竟然最好的成绩可以做到8秒以内,同时刹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换到思域方向盘之后,你就会get到我们在聊的是什么。在城市道路中,思域与卡罗拉的灵活度几乎没差别,但是思域显然更加灵动一些,涡轮动力可以放心起步和超车,方向盘的虚位更小。尤其是在快速路上的时候,绝对不会让人在操控上失望。档位虽然没有AT那么有节奏感,但是在更强的动力推动下,以及CVT的顺畅加持,你可以集中精力到驾驶操控上。方向的手感只能说很一般,但是足够精准,基本没有什么虚位,而且转弯半径也更小,所以方向盘随之圈数也变得紧凑起来。这种电子转向本田已经做到了平衡,在低速下还是有一定阻尼感,高速巡航下略微有些偏轻,可能是伴随辅助驾驶功能的存在所导致的。

在100公里每小时以内,方向盘给你足够的信心,悬挂也没有前后脱节的情况出现。明显的可以感知到车辆的极限很高,很有可能是大轮毂和更薄的胎壁带来的正面作用,多余的震动并不多,但是路感仍然谈不上,在这个价位紧凑级别中豪华感和舒适感是有的,但是距离真正运动还是有差距,毕竟下面还有Si和Type R车型,标准版并不能太过分。

总结起来,卡罗拉算得上是得心应手,但是噪音和乏味的驾驶感受确实怎么讨人喜欢,但是你千万不能说它慢。而思域这一次变得更加亲民了一些,亲的是适合更多人体验偏向运动的驾驶感受,以及更加舒适和豪华内饰氛围,虽然整体车内的隔音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没有越级的表现。

真的考虑两者的话,我可能还是会在燃油经济性和最终车价上犹豫一下,毕竟卡罗拉主打的是混动车型,其实际意义更多的是让你更节省,而思域的混动车型还没有推出,目前更加适合对运动有需求,追求个性和时尚的极少数人群,所以在思域混动没有来之前,我可能还是会选择卡罗拉,因为它比思域要在全方位上更加平衡,而且车价也更便宜。

最后的一次总结

面对国内的消费者来说,毕竟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很大。但是车型的优势显然是有相似之处的,所以我们总结了一下两个车明显的优缺点供大家参考:

丰田卡罗拉

优点:空间表现更突出,刹车效果更好,整车的耐久和质量公认最好,以及前排座椅更加适合长途驾驶。

缺点:人机工程学和人体工程学与现代社会脱节,内饰毫无质感,驾驶感受很丰田。

本田思域

优点:全新的内外设计,更好的操控和底盘调教,更多元化的风格

缺点:配置并不如预期的高,细节上仍然不够精致,噪音的抑制依旧是老毛病

好了,以上仅供参考,如何选择还是要依靠自己的体验来做最终的抉择。当然也别忘了这个级别中还有一些很强的合资车型,比如大众速腾、朗逸,现代伊兰特等等。但是也不能忽略自主品牌的崛起之力,像是领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