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是哪个省的(中国宜兴)

东隔具区,西接溧阳,南抵长兴,北临常州,宜兴古称荆邑又称阳羡,地处江苏省的西南角,依山傍水,气候适宜,历来皆为文人志士所钟爱。

古人有诗赞之曰:“胜地古阳羡,清才今长官。”古来圣贤人人赞颂的宜兴不仅风景秀丽,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宜兴风光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宜兴历史上的十名宰相;

许戫

许戫(yù),吴郡阳羡(今宜兴)人。其高祖许武,为长乐少府,祖父许荆,为桂阳太守。许戫曾担任过司农,后来迁卫尉。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九月,太尉刘宽被免,拜卫尉许戫为太尉(宰相),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十月被免。

许戫在相位上仅干一年,受到多方制约,难以施展才华。罢相后离京外放,后辞官回到故乡。许戫逝世后葬宜兴南门外许墓墩(今宜城镇迎宾小区内),俗称许将军墓。原立庙祀,后失修废址。《许太尉庙碑》由许邵竖立。因年久剥灭,到唐代开元年间,许氏裔孙重建,在碑阴镌刻“谈马砺毕王田数七”8个字,人们不晓得这是什么意思。徐延休解释说:“谈马,言午,许也;砺毕,石卑,碑也;王田,为千里,重也;数七,是一六,乃立也。”实际上是指许碑重立4个字。

许戫墓傍还有其夫人墓,由于年久失修,至近代只剩下一个大土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城市改造时,已彻底铲平。

蒋伸

蒋伸,字大直,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今宜兴芳庄镇五牧村人。蒋伸是唐宣宗初进士。曾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大中十三年,蒋伸任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不久,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懿宗即位后,蒋伸先后兼刑部尚书、任河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保、太子太傅。因年事已高,辞官回乡,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去世,赠太尉。

蒋伸

周葵

周葵(1098—1174),字立义,号荆溪,晚号惟心居士。常州宜兴人。生于宋哲宗元符元年,卒于孝宗淳熙元年,年七十七岁。少力学。自乡校移京师两学,均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高宗时,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二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举所行不当事凡二十条。孝宗时,累拜参知政事(副宰相),兼权知枢密院事。虞尤文、陈伯康为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起知泉州,告老,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

周葵

蒋芾

蒋芾,字子礼,南宋初年宰相,观文殿学士蒋之奇曾孙,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今宜兴杨巷镇人。蒋芾在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廷试一甲第二名(榜眼),被任命为建康府推官。后被授予起居郎兼直学士院、中书舍人。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被授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代参知政事(副宰相)。不久因边境安全与军队建设的奏议使皇上深受感悟,升迁为左中大夫,拜参知政事。乾道四年二月,蒋芾由参知政事升为左正议大夫、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为母奔丧期间,孝宗欲大举攻金恢复国士,蒋芾上奏道:“天时人事未至。”结果违背上意。服丧期满后仅授予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逝世。

蒋芾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逝世,享年72岁,葬于家乡的孙墓。赐谥荣敏。其著作有《逸史》、《荣敏奏议汉史》20卷

蒋芾

徐溥

徐溥(1428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南直隶宜兴县洑溪(今江苏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八月至十一年七月(1492年-1498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性凝重有度,居内阁十二年,从容辅佐,爱护人才,屡遇大狱及逮系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卒年七十二,谥文靖。徐溥撰有《谦斋文录》四卷(见《四库总目》)传于世。是吴俨的舅舅。

徐溥

周延儒

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绳,号挹斋,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

周延儒少时聪明,有文名。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在文华殿受到崇祯帝召见,君臣二人密谈了很长时间,谈了什么,外人一概不知,后金入侵京师时,崇祯帝下诏拜周延儒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令其入阁参预机务,次年二月加太子太保头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同年九月升任首辅。

周延儒在担任首辅仅四个月后为温体仁所排挤,告病回乡,周延儒回乡后不久,温体仁因执政成绩不佳被罢免,接着张至发、薛国观先后执政,但是不仅不能挽回时局,反倒令形势愈加紧张,后金、农民军*越发壮大,结果先后被罢免。在东林党人的影响下,崇祯帝遂下诏再次启用周延儒。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周延儒到达京城复任首辅。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清兵入关,周延儒自请视师,却假传捷报蒙骗崇祯帝,崇祯帝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特进太师。后锦衣卫指挥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因而获罪流放戍边。不久,崇祯帝下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其家。终年51岁。

吴宗达

吴宗达,字上于,号青门,祖居北渠里(今属闸口镇),生于武进。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廷试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进礼部尚书,后兼东阁大学士(宰相),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崇祯八年五月辞官。他为人正直,处事果断,宽严适度,关心他人,深受朝臣、言官的爱戴和尊重。逝世后谥“文端”。他酷爱诗词创作,其一首《前调》被《四库全书》收录。 著有《涣亭存稿》传世

吴炳

吴炳,字可先,号石渠,晚年又自称“粲花主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今江苏宜兴宜城镇人,是明代末年著名的戏曲作家。后被清军所俘,坚贞不屈,明昭宗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正月十八日,连续绝食7天而亡,年仅54岁

吴炳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后,任湖北武昌府蒲圻县知县。吴炳严谨执法,不徇私情,深得民心。后任江西提学副使,不久又调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吴炳由大司马陆完学推荐,担任江西提学副使。在明毅宗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公元1644年)之后,他便流寓广东。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月,桂王朱由崧在广东肇庆即帝位,改次年(公元1647年)为永历元年。一月,吴炳被授为兵部右侍郎,从至桂林。二月被拜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仍兼兵部右侍郎的职务。四月,随同永历帝至湖南武冈地区。八月二十四日,听说清兵将到,便急忙和永历帝一起奔向湖南靖州。当时情势十分危急,永历帝命吴炳护送王太子到湖南城步,同往的只有吏部主事侯伟时。到达时,城池已经被清兵占领,稍战即为清兵所俘,囚于衡州湘山寺。吴炳被俘后坚贞不屈,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正月十八日,连续绝食7天而亡,年仅54岁。他在临终前写了一首绝命诗,诗中有“荒山谁与收枯骨,明月长留照短缨”之句。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赐谥“忠节”。葬宜城南门外山门村石亭埠,后人将他和族侄吴贞毓一道供奉在宜城西庙巷“二忠节祠”内;

堵胤锡

堵胤锡(1601年-1649年11月26日),又写允锡,又名锡君,原名灵授,字仲缄,一字牧子,号牧游。为明末大臣。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今宜兴市屺亭镇前亭村人。

清军入关后任大明兵部尚书,封光化伯。在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等地进行抗清活动。遭瞿式耜、李元胤的猜忌。堵胤锡等人主张联合大顺军和大西军,何腾蛟、瞿式耜则排斥农民军。瞿式耜同党的丁时魁、金堡等上疏劾奏他在湖南“丧师失地之罪”。

永历三年(1649年)十一月与忠贞营的淮侯刘国昌出兵,是月二十六日,至浔州(今广西桂平),二十七日吐血病卒,年仅49岁,三军恸哭,如丧父母。

昭宗皇帝痛悼不已,辍朝五日,谕祭九坛,赠上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浔国公,谥文忠。葬屺山西南麓(今属屺亭镇胜天村)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堵胤锡中江宁乡试第十六名。崇祯十年中进士。崇祯十二年四月,任南京户部主事。九月,任兑差分司之职,秉公办事,革除陋规。

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任北新钞关分司之职,崇祯十四年,出任长沙知府。

崇祯十五年,他处理积案300余件,编纂了《长沙府志》。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四月,胤锡举廉卓人觐,赐宴礼部,奉旨加二级,命复任。不久,升武汉、黄州兵备道。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至南都,会见史司马可法、袁督师继咸,共以国士见许,委以长沙监军之任。这年五月,安宗即位于南都,次年改元弘光,任命胤锡为湖广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

吴贞毓

吴贞毓,字元声,一字长声。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宜城镇(今江苏宜兴宜城镇)人。永历九年(公元1655年)三月,贞毓等18人为孙可望所杀害;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中进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明毅宗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年号弘光,贞毓任户部主事。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弘光帝失败后,唐王朱聿键称帝,改年号为隆武。贞毓任吏部文选主事。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隆武帝失败后,他参于拥立桂王朱由榔,贞毓升太常卿。次年(公元1647年)正月,改年号为永历,贞毓任郎中。二月,永历帝逃至桂林,贞毓任吏部左侍郎。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任户部尚书。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二月,永历帝因广东西会城失陷,贞毓随驾先至浔州(今广西桂平)。其时,孙可望在贵州自称秦王,胁迫朝廷降旨封赠,贞毓和大学士严起恒都竭力反对,孙可望便怀恨在心。同年十一月,孙可望密派亲信将官把严起恒杀害。当时贞毓因奉旨出使在外,才免遭其害。贞毓回朝后,进封为东阁大学士(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