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治的新手段和新策略

盆腔淋巴结是前列腺癌播散的常见部位。不同于骨骼、肺和肝等远处脏器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仍然归类为区域性(regional)病变,介于局限性(local)和远处播散性(distant)病变之间。

1、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是否应当加用局部治疗?

以往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应当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治疗。但是,尚没有针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数据。2015年来自美国国立癌症数据库的资料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将数据库中的病例分为单纯接受内分泌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加局部放疗两组病例,研究显示5年总体生存率数据内分泌治疗加用局部放疗组vs单纯内分泌治疗组(71.5% vs. 53.2%)有显著的提高。

同时,作者根据年龄、肿瘤分期、Gleason评分和PSA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加用局部治疗在哪一组患者中获益更大。结果显示:加用局部治疗对于年龄<65岁、T1~ T 2期、Gleason评分8~10或PSA≥20 ng/ml组患者的生存改善更显著。例如,Gleason评分8~10组的患者,单纯接受内分泌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6%,加用局部治疗后提高至37%,差距达31%(P=0.001)。

另一项人群数据库资料同样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存率较好,死亡风险较单纯内分泌治疗降低50%。虽然目前仍然缺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数据,然而初步的回顾性研究数据均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接受局部治疗是优选方案。

2、如何准确检出盆腔淋巴结微转移?

局部治疗能够改善盆腔淋巴结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后,然而并非所有的前列腺癌患者均有淋巴结转移,所以局部治疗方案的制定有赖于准确的盆腔淋巴结评估——在治疗前确认淋巴结有无癌转移。

目前盆腔淋巴结的评估手段分为三个层次:常规的CT断层扫描或MRI,肿瘤功能性成像胆碱PET/CT,前列腺癌特异性成像PSMA PET/CT。首先,在灵敏度上,也即准确识别淋巴结转移的能力:常规的CT或MRI灵敏度仅有42%,加用弥散成像也仅能将灵敏度提升至57%;胆碱PET/CT的灵敏度略有提高,可达到60%;而最新的PSMA PET/CT可提升至66%。这就意味着仍然有1/3的淋巴结转移被漏诊。其次,这些检查的特异性,从CT/MRI的82%提升至PSMA PET/CT的99%,意味着误诊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显著降低。因此就检查手段而言,PSMA PET/CT的诊断效力虽然较CT/MRI提升显著,但在灵敏度方面仍需要提升,无法取代手术的分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