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的房子质量怎么样(绿地房子质量曝光)

#房产大真探#

昨天,一块深圳的地火了。

位于宝安的尖岗山地块,被疯抢之后,可售楼面地价上了7万,可是限价8.33万!

我不禁揉了揉眼睛——不是看错了吧。如果用单纯的投销比去算,还不到1.2,利润空间微乎其微。

开发商是还能怎么办,赶紧干就完事了,这不,刚拿下地块,佳兆业就把挖土机开进去了。

话说这集*地,一共有22个城市,首次出让的城市已经达到了一半。

回顾这11个城市的供地结果,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大概就是:

贵。

和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土地“零售转批发”之后,并没有让土地价格下跌。

恐慌式拿地之下,首批7个城市的成交楼面地价,有六个都比去年均价更高。

难怪不少业内大V纷纷开始质疑了……

卖地肯定是暂停不了的,但不能因为这个就不拿地啊!如果不拿地,公司怎么运转?身后几千上万的员工该怎么办?

还是得硬着头皮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地贵了不说,原材料也涨得惊人。

受国内外多重影响,全国主要城市的螺纹钢价格一度同比上涨超过50%。

而水泥,因为煤炭价格涨了,电力成本高了,又碰到夏季要错峰限产,也在开始涨了。

房地产建安成本中,建筑材料能占一半;而建筑材料成本中,钢材和水泥的占比是最高的。

这两大重磅原材料的价格暴涨,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抬高开发商的造房成本。

有网友爆料,有工地因为原材料上涨而停工了。

这严峻的形式,已经惊动了高层……

就在前两天召开的国常会上,总理直接点了名,说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这不话音刚落,大宗商品就由涨转跌。

但是,这种下跌会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毕竟,这次商品价格的上涨不仅仅是炒作那么简单。

现在,全球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经济渐渐复苏,需求也开始回升,但是大部分国家的供给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

简单点说,还是供不应求。

所以,对于开发商来说,能做的也只是——拿了地之后早动工,早卖房,早点回笼资金。

*高周转。

地贵了,原材料贵了,房价能跟着涨吗?

不能。

今年,来各地*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有多地升级了限价政策,其中就有广州、合肥和南通等热门城市。

拿广州来说,4月2日,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就有涉及到新房限价。

而近期闹得满城风雨的限价细则说:分户型限价,而且新房备案价一年内只许下调。

上游不能还价,下游也不让加价,开发商两头受夹板气。

如果单看利润率数据,我们会发现,2020年上市房企们的毛利率已经普遍都比2019年下降许多了。

再看一看最近房企拍地的盈利能力测算,就可以想象……今年的利润空间,是易跌难涨的了。

难怪拿了地之后,连股民都得追问一句利润率。

瞅瞅这董事长的回复: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

啧啧。

真·大型内卷现场。

如果越来越不赚钱,开发商还会用心造房子吗?

这句灵魂发问,在2016到2018年之间,就有很多人提起过。

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曾经在2019年的房地产博鳌论坛上说:

“限到成本价以下,开发商能做好房子吗?肯定要偷工减料,降低品质。我们不缺乏房子,而是缺少高质量的房子。”

回想2016年,对于房企可算是风光的一年,新闻上尽是他们拿地王的报道。

数量多到可以拍一部:那一年,他们一起追过的地王。

而融信就是他们的主角,因为够土豪。

整体来看,开发商在2016年成拿的土地,无疑是近几年来最贵的。

让开发商欲哭无泪的是,拿完地王的一两年后,刚准备要卖房,却遭遇楼市调控。

2016年年底,从*首次提出“房住不炒”之后,2017年全国共有54个城市陆续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不仅限价,还有各种限贷限售。

这种调控一直延续到2018年。

如此严厉的调控,使得那些年的房价迅速降温。

然后就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新房的质量,出问题了。

在网上搜到一个2017年百强房企工程质量问题案例表格,随便一瞅就能发现,这工程质量的问题,真是遍布全国各地。

表格里,万科、融创、绿地、中海是出现质量问题最多的房企。

拿万科来说,不仅出现了墙体开裂,暖气管脱离,雨棚倒塌等问题。

甚至在2018年一年,万科一家都出现了各种“塌楼”事件:中山古镇万科城塌了,武汉万科的一个小区阳台也塌了。

当时有一句话很流行:今年,你可能将买到有史以来质量最差的房子。

三年过去了,地价依然上涨,而限价已经重启,当房企再次遭遇利润空间被大幅度压缩时,历史还会重演吗?

我们是不是,再一次,即将买到史上质量最差的房子?

我想到一句黑格尔的名言:

“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以上为正文,来自怪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