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去酒吧(为什么去酒吧上瘾)

来源:潇湘晨报

近日,“中国青年研究”官方公众号刊发了一篇名为《酒吧消费中的女性气质协商与道德困境》的论文,来自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的女性学者,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法,探讨当代年轻女性的性别角色变迁和性别意识特征。作者将饮酒这一消费行为,与性别文化发展历史联系起来,并通过分析酒吧对年轻女性的意义、女性如何在酒吧平衡享乐与风险,探讨进入酒吧的年轻女性能否推动性别平等。

在说到研究缘起时,作者表示,想了解在社会大众普遍对泡吧女性持负面态度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些年轻女性仍然选择去酒吧,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去酒吧。研究的访谈对象不仅包括去酒吧休闲娱乐的男女两性,还包括酒吧从业人员。共有31名受访者参与了本项研究,其中包括20名女性消费者,7名男性酒吧相关从业者,4名男性消费者。

饮酒行为和性别文化密切相关?

在论文中,作者将饮酒这一消费行为,与性别文化发展历史联系起来,作者认为,饮酒行为是与性别文化互构的,与酒相关领域的主导者都是男性,即使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吧仍然是高度性别化的,饮酒行为中的性别差异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小,女性可能只是获得了在形式上的饮酒的平等机会。

论文认为,虽然酒吧经常将年轻女性作为特殊的市场目标,鼓励年轻女性走进酒吧,但她们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吸引男性消费者的客体而存在的。不仅如此,传统的性别观念显然仍在对女性在酒吧的休闲享乐产生影响,社会主流对去酒吧的女性也普遍持负面态度。

酒吧中享乐和风险并存

年轻女性如何平衡?

酒吧对年轻女性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放松、释放、交朋友、寻求刺激、追求自我认同等是酒吧对于年轻女性的关键意义所在。

但是对于年轻女性而言,酒吧还是一个“享乐与风险并存”的地方。进入酒吧的年轻女性往往通过酒精消费、互动实践等方面的实践,来获得在酒吧的享乐资格,同时应对可能招致的风险。

在喝酒方面,对于女性而言,在酒吧中喝酒是需要把握“度”的,喝酒可以让人更嗨、更沉醉,但是喝多了就会置自己与危险之中。

同时,女性还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获得想要的或者回避不想要的异性接触。比如在想要被搭讪时展现女生魅力,在不想被搭讪时冷漠回应。

酒吧女性如何面对道德压力?

作者认为,酒吧的性别化表征的最直观的体现之一是:男性是酒吧主要的消费力,女性是“酒吧的第一生产力”。进入酒吧的女性承受着来自酒吧、社会和自身的三重压力。那么,泡吧的女性如何能既享乐,又不会陷入自我和社会的道德困境中呢?不同的女性有不同的方式。

有受访者通过强调“个体”和“*”来反击社会负面评价,认为“做自己”就好了,不在意外界看法。也有女性通过在酒吧里为男性买单,展现自己的消费能力,来感受平等和独立。还有女性通过在酒吧里表现出强势态度和“不怕闹事”的心态,在两性关系中占据上风。另外,不少女性在发生“过度”行为后,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辩护,来回避来自自身和社会的道德压力。

作者认为,这些年轻女性有着“超前的”性别意识,对性别有着颇具颠覆性、反思性的重构、理解与反思,尽管其中充斥着对传统性别文化的妥协和接纳。

进入酒吧的年轻女性

能真正推动性别平等吗?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酒吧可以看做市场转型期中国性别文化变迁的一个实验室,对于进入酒吧的当代年轻女性而言,一方面,她们较早地接受了个体主义价值观,强调自身在酒吧中的*、享乐、理性和平等;另一方面,她们缺乏对男性中心文化的警觉,仍然限于传统异性恋框架之内。

她们既关心如何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又将*、平等和权利等宏大议题纳入考量,这正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所希冀的。不过,这种所谓个体、*和平等在何种程度上能够真正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仍有待考察。

进酒吧就意味着变坏?

网友们意见不一

这篇论文由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博士研究生黄燕华和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教授刘子曦共同完成,全文12000多字,参考文献59个。文章发出后被多家媒体转载,也引发网友热议:爱去酒吧的,到底是不是好女孩?有网友断言“去酒吧的都不是好人”,还有网友认为,应当消除刻板印象,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酒吧和去酒吧的人。

事实上,关于“女生和酒吧”这一话题,在网络上早有许多讨论。有网友曾在豆瓣提问:“女生去酒吧是不是一定要穿得很性感很有女人味啊?”许多女性网友认为“怎么舒服怎么去,去喝个酒而已。”

酒吧能定义一个人的好与坏吗?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