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脚上会长水泡(脚上有针眼大小的水泡)
来源:生命时报
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毛玉洁
脚气,学名“足癣”,是毛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等皮肤癣菌侵犯足部皮肤引发的真菌感染,可表现为水泡、裂口、脱屑、皮肤增厚、浸渍发白等,或伴有明显瘙痒。脚气“不挑人”,几乎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但表现出来的却并非全都是长水泡或发痒。
水泡鳞屑型。感染最初,脚上会长出针尖大小的水泡,厚而发亮,不易破溃,小水泡可融合成大水泡;撕掉水泡便可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一般非常痒。
角化过度型。皮损表现为干燥,表面粗糙脱屑,皮肤纹理加深,到了冬天,脚皮易开裂甚至出血,但基本上不太痒。
浸渍糜烂型。多见于手足多汗、浸水、长期穿胶鞋者,尤其在夏天,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出,常裂口。这种脚气也很痒,且臭味较明显。
以上3种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夏天的水泡鳞屑型脚气在冬天可变成角化过度型。糖尿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的脚气症状常更严重。
脚气是可以根治的,关键在于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真菌药物。脚气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比如布替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咪康唑乳膏等,严重情况下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常用的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如果脚气合并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合并湿疹,需加用抗过敏药物。部分中药也有一定抗真菌作用,可配合西药使用,但最好不要单用,以免治疗不彻底。而白醋或盐水泡脚等偏方根本无法治疗脚气。
一般来说,脚气治疗至少要坚持2周,最好是1个月,如果中途随意停药,真菌便可“卷土重来”。此外,脚气可通过接触传染,患者不要总用手搔抓,以免传染到手上或其他部位。
为了防止脚气,每个人都要重视个人卫生,勤换、勤洗鞋袜,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不与他人共用鞋袜、脚盆等生活用品;在游泳池、健身房、酒店等公共场所,最好自备拖鞋,不要光脚走路;如果是易出汗体质,可在足部出汗多的地方使用抑汗剂,或预防性使用咪康唑粉剂;如果家人或宠物存在真菌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被传染。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