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功能是什么
人体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四分之一肋和上腹部,一小部分位于左四分之一肋区,上界平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上界靠近膈肌,毗邻右肺和右心;下侧毗邻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右肾、肾上腺、食管贲门是人体最大的腺体,红褐色,软而脆,楔形,右端圆左端平,可分为上下两侧、前后缘、左右叶。一般人体内重肝的位置在1200~1600g左右,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肝略重于女肝,成人肝。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比较大,可以达到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红棕色,软而脆。肝脏呈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左侧窄。一般左右径25cm左右,前后径15cm左右,上下径6cm左右。上突起呈圆形,与膈肌接触,下突起呈扁平状,与胃、十二指肠、胆囊、结肠相邻。肝脏的上界与膈肌位置相同,大约在右侧第五根肋骨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以随着体位和呼吸的变化而上下运动;肝脏下边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肋缘下不可触及,剑突下有时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多数儿童可触及肋缘下。
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左右径约25.8cm,前后径约15.2cm,上下径约5.6cm,中国成年人肝脏重量男性1230~1450g,女性1100~1300g,约占体重的1/40~1/50。在胎儿和新生儿中,肝脏体积相对较大,达到体重的1/20。中国人肝脏的长度和宽度是2515厘米。下腔静脉左缘至胆囊窝中点的正中裂隙将肝脏分为左右两半。从静脉切迹到左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的点的左叶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内叶和左外叶,左段裂将左外叶分为上下两段。右肺叶切除术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右段裂将右前叶和右后叶分别分为上下两段。在汉字:中,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称为肝门。门静脉和肝动脉包裹在结缔组织鞘中,通过肝门(或第一肝门)进入肝脏,然后分布在腺泡状分支中。肝腺泡边缘的肝小静脉(即*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肝主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称为第二肝门。肝后至少有3~4条肝短静脉,下腔静脉注入多达7~8条小静脉,称为第三肝门。
从肝脏的一面看,有肝方叶和肝尾叶。肝方叶的前缘是肝脏的下缘,其左缘是肝脏的圆韧带,其后缘是第一肝门,其右缘是胆囊窝。肝脏尾状叶位于肝脏后方,其左边缘为静脉韧带,右边缘为下腔静脉窝,下边缘为第一肝门。肝脏
格里森鞘包括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它们通过第一肝门进出肝脏。这三种进化论在肝脏或肝门附近走到一起。Couinaud根据肝内门静脉主干的分布范围将肝脏分为八段。
段为尾状叶,段为左上外侧叶,段为左下外侧叶,段为右下叶,段为右下后叶,段为右上后叶,段为右上前叶
通过对肝脏内各种管道铸型标本的研究,发现肝脏的某些部位缺乏格里森系统的分布,这些部位称为肝裂。肝裂不仅是肝内分叶和分割的自然边界,也是肝部分切除术的合适部位。肝脏有3个叶裂和2个节段性裂。有正中、左右叶裂。节间裂包括左侧叶裂和右侧叶裂(图5-31)。正中裂的肝中裂相当于肝脏前缘胆囊切迹中点与下腔静脉左缘的连线平面。肝脏面上有胆囊窝和腔静脉沟的标志。肝中静脉在裂隙中延伸。这个裂隙把肝脏分成左右对称的肝脏,同时把尾状叶分成左右两半。右叶间裂位于正中裂的右侧,位于肝脏膈面上,相当于肝脏前缘胆囊切迹右侧1/3的外侧与中间的交接处,斜向右上到达连接下腔静脉右缘的平面。右肝静脉在裂隙中延伸。这个裂隙将右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左叶间裂的左叶间保证位于正中裂的左侧,起始于肝脏前缘肝圆韧带的切迹,连接左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横膈膜面在镰状韧带附着线左侧1cm处,脏面用左侧纵槽标出。左肝静脉的左叶间支在裂隙中走行。这个裂隙将左肝分为左外侧叶和左内侧叶。左外侧叶的左段间裂相当于连接左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与肝左缘中上三分之一交界处的平面。左肝静脉在裂隙中延伸。这个裂缝将左侧叶分成上下两段。右后叶右段间裂相当于肝横沟右端与肝右缘中点在肝平面上连接的平面,然后转向膈平面,再向左转向右叶间裂。这个裂缝将右后叶分成上下两段。
临床上根据肝叶、肝段的辨证可以准确诊断肝病,也可以切除肝叶或肝段,因此了解肝叶、肝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脏通过腹膜皱襞形成的肝周韧带固定在上腹部,包括圆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肝圆韧带是脐静脉闭锁后形成的纤维索,从脐向脐切迹移动,经过镰状韧带*缘的两个腹膜之间,到达门静脉左主干包膜与静脉韧带连接。静脉韧带是左门静脉和左肝静脉之间闭锁后的静脉导管。镰状韧带将肝脏膈肌分为右大左小两部分,是肝脏表面左侧叶间裂的标志。韧带下端与脐切迹和静脉韧带相连,上端向后向上延伸与冠状韧带相移。右冠状韧带前后叶间隙较大,为裸区,左冠状韧带两叶距离很近。左右冠状韧带的前后叶向外延伸,分别合并成左右三角韧带。这两个韧带比较坚韧,特别是左三角韧带又宽又厚,里面经常有血管和迷走神经胆管,切除肝脏时要适当缝合。右冠状韧带中部为第二肝门,即左、中、右肝静脉的下腔静脉入口。游离肝脏时,注意不要贴得离膈肌太近,以免损伤膈肌造成气胸。当右冠状韧带断裂时,应注意保护右肝静脉的根部
肝膈后部、胆囊窝、腔静脉窝、肝门裸露区无腹膜覆盖,其余为腹膜覆盖。腹膜和肝实质之间还有一层结缔组织膜,俗称肝纤维包膜。格利森囊覆盖肝脏表面,包裹在肝门部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周围,形成血管周围纤维囊,沿肝脏内上述三种结构的分支分布,形成格利森系统。一般来说,肝脏根据缺乏吉尔森系统分布的肝裂分为叶和段。肝纤维包膜形成的血管分支和神经鞘进入肝脏,构成肝小叶间的小叶间结缔组织。在肝纤维包膜外的腹膜和邻近器官之间形成各种褶皱,以固定肝脏的位置。肝与腹前壁和膈之间有镰状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肝、胃、十二指肠之间有小网膜,肝、右肾之间有肝肾韧带。上述韧带不同于关节间韧带,但它是肝脏与其他器官之间腹膜覆盖形成的结构。
该韧带是由两层腹膜形成的皱襞壁,呈矢状位,从脐延伸至肝脏。其游离缘有脐至脐门的脐静脉,相当于左右肝的分界。肝镰状韧带的*边缘也包裹着肝圆韧带,该韧带是胎儿期脐静脉闭锁形成的,从左纵沟前方延伸至脐。左纵沟后部含有静脉韧带,是胎儿期静脉导管的残余。肝圆韧带从脐到肝的胚胎残留可作为肝内血管造影和肝内注射药物的途径。
该韧带由前腹膜和后腹膜形成。前层由裸露区的前上缘和膈下腹膜组成;后一层从肝脏下部回到肝脏裸露区的下缘,再折回到膈下腹膜。从肝脏到右肾上腺前部的一部分后层称为肝肾韧带。肝冠状韧带一般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肝冠状韧带位于右叶,左肝冠状韧带位于左叶。
这个韧带是左右的,是左右冠状韧带向两侧的直接延续。左三角从肝脏左叶后部延伸到膈肌下部,到达肝脏左边缘附近。右三角韧带从肝脏右叶后部延伸至膈下,并到达肝脏右边缘附近。
细而软,实质是腹膜在门和胃小曲度之间的部分。上部经胃小弯附着于静脉导管底部。该韧带内有左右胃动脉、胃冠状静脉、幽门静脉、胃丛及其分支、胃上淋巴结和淋巴管。
肝十二指肠韧带
它是肝胃韧带的一部分,位于肝门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右缘游离,形成网膜孔前缘,包含动脉、门静脉、胆总管、少量淋巴结、淋巴管、神经丛等。
肝脏具有双重供血功能,不同于腹腔内的其他器官。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提供氧气,门静脉从消化道采集的静脉血是肝脏的功能血管。
肝脏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血流量每分钟1500-2000ml。肝血管分为两组:肝血管和肝血管。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属于双重血管供应。肝静脉是肝静脉系统。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肝脏四分之一的血液供应来自肝动脉,然后分为小叶间动脉的分支。阿特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也有侧支吻合,通常是闭合的。由于上述血管之间的联系,当肝脏的一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能引起脾脏充血肿胀。当侧支循环开放时,如食管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果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吻合,则此处的静脉丛可能破裂而引起便血;如果门静脉通过脐周静脉丛与上下腔静脉吻合,当门静脉较高时,脐周静脉可能会扩张。
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代谢。其血流量约占肝脏总血流量的20%~30%,其压力比门静脉高30~40倍。门静脉是肝脏的功能血管,其血容量占肝脏供血的70%~80%,压力低。它的血液富含来自消化道和胰腺的营养物质。流经窦道时,被肝细胞吸收,再被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身体使用,其余的暂时储存在肝细胞中,必要时使用。
肝静脉分为左肝静脉、右肝静脉和肝中静脉。根据我院资料,56.3%的左、中、右肝静脉分别开通至下腔静脉,其中40.6%与左肝静脉形成共同主干后进入下腔静脉,3.1%同时在下腔静脉有4个开口,另一个开口为左后上静脉。
肝静脉中最长的右肝静脉位于右叶间裂。主要从右后叶( 、)采集血液,也从右前叶(、)回收部分血液。肝右静脉分支的类型、厚度和分布范围差异很大,与肝中静脉和肝右后静脉的大小密切相关。肝中静脉位于正中裂,接受来自左内侧叶和右前叶的血液。有时,肝中静脉也接收来自右下后叶的部分回流血液。因此,在劈离式肝移植时,应将供肝切成两半,肝中静脉留作肝右半,以防止右肝淤血和右肝断面出血。左肝静脉本身不在左叶间裂,而是以锐角穿过。它只是裂隙中的一个分支,接受来自左外叶(、段)的血流和来自左内叶(段)的部分血流。此外,有4-8条短肝静脉直接通向下腔静脉的左右前壁,至少有3条静脉和多达31条静脉。在左前壁开放的肝短静脉主要接收来自左尾状叶的静脉回流,而在右前壁开放的肝短静脉主要接收来自右尾状叶(尾状突)和肝右后叶脏面的静脉回流。在这组短肝静脉中,通常有1-2条相对较粗的静脉,直径可达1.5厘米,称为右后肝静脉。它靠近肝脏的表面,向门静脉分支的后部延伸,在下腔静脉的远端开口
在胚胎期,有三条动脉向肝脏供血,分别来自胃左动脉、腹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这三条动脉分别向肝脏的不同部位供血。出生后通常保留一条动脉,大部分来源于腹部动脉,左右肝动脉供给左右肝。偶尔也可见到起源于胃左动脉的动脉或起源于肠系统上蜡动脉的动脉。但也有两条动脉并存的情况,如腹腔动脉和胃左动脉(25%)、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10%)。两条动脉并存的情况很少见。此外,还有5%的人在胚胎期同时有三条动脉。这条肝动脉起源于腹腔动脉,称为迷走神经肝动脉。如果肝脏有
解剖学数据显示,约30%的肝脏有肝动脉变异。一般来说,正常肝动脉和变异肝动脉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如果需要吻合多条肝动脉或供体肝动脉需要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显著增加。
在活体肝移植中,术前进行肝动脉造影是必要的。如果左肝动脉直径小于2mm,肝脏左外侧叶有双动脉供血或供体本身有血管病变,一般不能作为供体。如果从左肝动脉分出一个粗大的分支供应到右肝,则不应作为供体。
门静脉由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形成,从腹腔器官回收血液。门静脉没有瓣膜。成人门静脉长约8厘米。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处,门静脉位于肝动脉和总胆管的后面。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缘,一般无门静脉分支。在十二指肠的第一部分后面,胃、胰腺和十二指肠的静脉直接注入门静脉。在第一肝门的位置,门静脉分为短的右主干和细长的左主干。门静脉左干和右干分别从尾状叶向左右段发出1-3条小静脉。一些患者的右叶门静脉也直接从主门静脉或门静脉左主干的横向部分发出。
1.普遍倦怠越来越严重。
2.食欲不振,恶心。
3.持续的轻微发烧或厌恶寒冷。
4.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5.酒量突然下降。
6.他的脸暗淡无光,失去了光泽。
7.皮肤发黄或发痒。
8.尿液变成啤酒颜色。
9.肝掌和蜘蛛痣。
10.头晕耳鸣。
11.全身发黄,尤其是巩膜发黄。
肝脏检查的主要指标及其正常值如下:
1.血清胆红素定量:总胆红素正常值为17.1mol/L,直接胆红素为5.0mol/L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测定。GPT)活性:在肝脏中的ALT浓度比在血液中的高10000倍。血清中正常值为5 ~ 40 U
3.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的正常值为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g-55g/L,球蛋白20g-30g/L,白球比1.5-2.5:1。
4.所有肝炎病毒复制指标的血清学试验均为阴性
5.b超检查:(1)肝右叶斜径130mm(2)形态包膜光滑,无特殊变形;(3)实质性光斑细小、清晰、明亮,分布均匀;(4)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等。管道正常,血管通畅;(5)门静脉内径12 ~ 13毫米(15毫米有临床意义)。
6.其他可用于断层扫描(CT)、磁共振扫描(MRl)、肝活检等。肝脏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维护人体健康。
肝脏位于膈下上腹部。肝脏是人类最大的腺体,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和谐。肝胆直接相连,表里皆是。肝脏的经络贯穿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所以这些部位的疾病大多从肝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