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矫正
一、农村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提出
自卑是人内心的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课堂上不敢发言,解题效率低;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在整体上可概括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两个方面。
自卑感人人都有,特别是具有生活依附性的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心理调适能力较弱,自卑感可能更强烈。但是,当学生的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这时候就需要给予矫正,否则,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江苏省宿城区陈集初级中学是一所离城较远的农村中学,经济落后,使学生的自卑心理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之下,更显得突出和加剧。为了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具针对性、时代性与实效性,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针对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立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二、农村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分析
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并对在校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调查,我们认为,自卑心理是学生心理特征的一个正常的组成部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大约在4岁以后就会出现。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其具体成因有多方面:
1.个体心理缺陷。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如果排除生理上的某些不足所引起的自卑心理,那么,我们重点要解决的应该是学生心理上的自卑。
心理自卑多是交往受挫或对自我能力估计过低造成的。有的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交往中蒙受羞辱,最后导致心理上的自卑。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被归结为自己不聪明或不用功,从而产生自卑、焦虑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2.家庭暗示。主要指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引起的后果。有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但大多数学生因为父母是农民,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缺乏正确引导,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如性格内向,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等。
3.学习诱发。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某学生平时不爱学习,害怕学习,初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进入初二年级后,成绩已下降到班级后几名了。教师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收效不大。进入初三后,总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教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没有家长的鼓励,没有教师的疏导,在班级舆论的打击下,使他彻底放弃了努力。这样慢慢地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自卑心极强的学生。
4.自主评价过低。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客观,偏高了是自信,偏低了就产生自卑。特别是对待成年人的批评,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越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良状况长期积累就导致学生自主评价过低,缺乏自信。
三、解决农村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建议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真诚沟通。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是缺乏鼓励,所以,要矫正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朋友”,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他的“自己人”。通过师生间的真诚沟通和鼓励,去了解问题。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学生“松绑”。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社会调查、征文竞赛、文艺汇演、义卖义捐等,既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一些共同的思想问题,还能为他们发挥自才能与特长提供舞台。通过发现学生长处,培养学生自信,从而使他们从内心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在活动中,实现了学校德育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传递知识向塑造人格转变。
3.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班风与舆论。针对初中学生有向往集体生活的心理特点,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班主任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利用班集体这一“熔炉”,让他们学会发现别人优点,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在班集体中实行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教育,努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4.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生的自卑心理有相当多的因素是家庭促成的,因为家长的眼睛老是盯着孩子的成绩,训斥和指责太多。教师在学校辛辛苦苦的教育效果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如果仅仅把责任都归为学校,那是对教育的狭隘认识。为此,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网络体系,特别通过学校举办讲座和交流,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共同来监管或矫治学生行为的偏差。
5.培养学生自信,让学生敢说“我能行”。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演讲比赛,我故意选了一位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让他参与集体活动,尤其是上台亮相。我先发动其他学生支持他,开始他并不愿意,最后通过同学和教师的鼓励,他还是上台了,虽然表现得不是很好,我还是找了一些优点进行了表扬。从此他变化很大,对上课也有了一定兴趣,终于有了进步。有一天他问我:“我能行吗?”我说:“当然行,连上台演讲都这么好,还有什么不能的呢? 我敢肯定你的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他不住地点头。我知道,从此又多了一名充满自信和认真学习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