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哪里痛(人的胃痛一般在哪个地方痛)
1.寒邪客胃
主症: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兼次症: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有感受风寒病史。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香苏合良附丸加减。
香苏散由香附、苏叶、陈皮、甘草组成。良附丸是由高良姜和香附组成的。
方中苏叶辛温解表散寒,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陈皮行气止。
2.胃中蕴热
主症: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
兼次症:口干喜冷饮,或口臭不爽,口舌生疮,甚至大便秘结,腑行不畅。
舌脉: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方药:泻心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金铃子散由金铃子、玄胡索组成。
泻心汤清胃泻热,黄芩、黄连、大黄苦寒折热,气血双清。金铃子散由金铃子、延胡索组成,理气和血止痛,通而不燥,故能泻热而畅气血,热痛得除。
3.胃络瘀阻
主症: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
兼次症:病程日久,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呕血、便血之后面色晦暗无华,唇黯;女子月经延期,色黯。
舌脉:舌暗有斑;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失笑散由蒲黄、五灵脂组成。丹参饮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
两方均系瘀血胃痛常用方,前方五灵脂、蒲黄两药活血祛瘀,通利血脉以止痛;后方重用丹参活血化,檀香、砂仁行气止痛。
4.胃阴不足
主症: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
兼次症: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干唇干燥,大便干结或腑行不畅。
舌脉:舌体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益胃汤由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组成。芍药甘草汤由白芍、甘草组成。
方中沙参、玉竹补益气阴,麦冬、生地滋养阴津,冰糖生津益胃;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5,肝胃气滞
主症: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
兼次症: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
舌脉:舌苔薄白;脉弦滑。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舒肝散由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
此方以四逆散透邪解郁,气血双调,使肝体得养,肝用自如,气血调畅,再加川芎调血中之气,香附理气中之血,青皮、陈皮调肝理气,从而达到调和肝背,消胀止痛之效。还可加郁金以行气解郁。
6.肝胃郁热
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
兼次症: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烦躁易怒。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化肝煎加减。
化肝煎由青皮、陈皮、山栀子、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组成。
方中以贝母为君,散结以开郁,白芍养阴柔肝,青皮、陈皮理气,丹皮、山栀清肝泄热。
7.脾胃虚寒
主症: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熨或进食则饥,喜暖喜按。
兼次症:面色不华,神疲肢息,四末不温,食少便溏,或泛吐清水。
舌脉:舌质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建中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饴糖组成。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中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