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微型皮鞋 见识1.2厘米皮鞋

问题描述:

5月12日,走进彭仕增位于西街工坊的微型皮鞋工作室里,似乎置身于一个微型的皮鞋工艺品的世界,工作台上堆满了各种工具和图纸、四周的置物架上放着制鞋需要的原材料。

走进微型皮鞋 见识1.2厘米皮鞋

5月12日,走进彭仕增位于西街工坊的微型皮鞋工作室里,似乎置身于一个微型皮鞋工艺品的世界,工作台上堆满了各种工具和图纸、四周的置物架上放着制鞋需要的原材料,10平米的小屋内都是于皮鞋有关的东西,他的生活空间被微型皮鞋挤占着,却乐此不疲。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名士灿若繁星,现代名士更是数不胜数。议古论今,很多济南文化业界精英在全国甚至世界都备受瞩目。大众网济南站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即日起将推出系列报道:济南名士,寻找济南在各行各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现代名士。正是通过他们记录济南,才让人们爱上济南。

    走进微型皮鞋 见识1.2厘米皮鞋

    皮鞋厂曾经辉煌最终倒闭,设计师无奈干起修鞋匠 
    说起皮鞋的制作,今年60多岁的彭仕增显得有些激动和兴奋。彭仕增原是济南皮鞋厂的设计师,父母也都是老皮鞋厂的员工,从小在工厂里长大的他,当兵转业后接了父亲的班,来到皮鞋厂上班,从车间工人到皮鞋设计师一干就是20多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视察济南时,还在厂里定做过皮鞋呢。”提到当年济南皮鞋厂的辉煌,彭仕增的激动溢于言表,作为当时长江以北的第二大皮鞋厂,济南皮鞋厂光职工就1800多人,在皮鞋厂上班都是让人们羡慕的“铁饭碗”。据彭仕增回忆,济南皮鞋厂最红火的时候皮鞋长期供不应求,经常是皮鞋还没出车间,就已经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预定。

      走进微型皮鞋 见识1.2厘米皮鞋

      但随着济南皮鞋厂效益的下滑,上世纪九十年代,济南皮鞋厂倒闭了。为了养家糊口,彭仕增卖过箱包、干过服装厂、经营过酒水,最终他捡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在离家不远的路边做起了修鞋匠。设计师出身的他修鞋手艺高超,吸引了很多挑剔的顾客,其他鞋匠修不了的鞋,也都送到他手里。
      十二生肖融入创意,1.2厘米鞋模将申请世界纪录
      没了机器轰鸣的济南皮鞋厂,在2013年华丽转身为西街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彭仕增也被园区邀请回来挖掘济南皮鞋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老皮鞋厂的皮鞋制作工艺。关掉自己鞋店的彭仕增,萌生了制作微型皮鞋的想法。
      “微型鞋看似简单,但是工艺相当复杂,都是按照成人皮鞋来制作的。”彭仕增说,虽然自己熟悉皮鞋的制作工艺,但在将鞋子变成袖珍版的同时,还要保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成人鞋该有的微型鞋里也都要有,一开始对他来说制作难度相当大。经过彭仕增地反复推敲实验,最终他按照7:1的比例制作出了一双双既美观又充满艺术性的微型鞋。
      彭仕增布满老茧的双手,仿佛充满了独一无二的魔力,火柴盒般大小的鞋子给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发挥的空间。他依据我国传统文化,结合不同朝代、不同民族鞋子的特征,并将“十二生肖”融入到微型鞋的创意中制作出了不同种类和花样微型皮鞋。同时,他还精心制作了一个只有1.2厘米长的微型鞋模,准备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老手艺传承遇难题 “广收徒弟+私人订制”找出路
      “做每只鞋子的时候,都像养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彭仕增说如今,他的微型皮鞋慢慢地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都是纯手工制作,现有的数量不是很多,只能放在展厅内展示,有些前来参观的人想要带走几个,他也不舍得让别人带走。
      “现在的皮鞋大多是工厂机器生产出来的,很少有人会沿用手工制作工艺了。”彭仕增有些失落地说,在这门老手艺的传承上遇到了不小的问题,会的人越来越少,而年轻人又大多没有兴趣去做。
      目前,彭仕增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他打算增强微型皮鞋的收藏价值,并将其推向市场,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门手艺。将来他还想通过收徒弟、私人订制等方式来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的行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