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儿灞怎么火了(奔波儿灞的图片)

作者:上官云

“妖猴哪里走!”“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日前,伴随着相关热搜,很多网友开启了“列文虎克式追剧”,寻找老版《西游记》经典台词和剧情,开启一轮“回忆杀”。

图片来源:《西游记》视频截图

一眨眼,距离82版《西游记》开拍试集,已经过去了近40年时间。也有人说,当片头的《云宫迅音》响起,就好像回到了童年一起看电视剧的时候。

从表演到改编,再到整个拍摄过程,正是对细节的打磨,成就了一部经典之作。

戏演得好不好,是一部作品能否成功的要素之一。

在82版《西游记》中,演员们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可能经过反复琢磨,以求贴合角色性格。

比如,大师兄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永远灵动机警;二师兄心宽体胖,走路一摇一摆、偶尔连跑带颠,像个不倒翁;沙师弟憨厚话少,一路专心照看行李。

四圣试禅心,八戒有点动了当上门女婿的心思,扮演者马德华用一个细节来表现:看见真真、爱爱、怜怜时,手往这儿一搁:哟,这么好看。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吃手。

图片来源:《西游记》视频截图

很多小妖怪也演得活灵活现。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是碧波潭的两个活宝;心腹小校有来有去,好像也没那么坏;抠门的精细鬼、自作聪明的伶俐虫,被猴哥忽悠得团团转。

各路神仙妖怪,身份不同,出场时的烟雾颜色也不同。红孩儿现身,就用红色烟雾,黄袍怪亮相伴随着黄色烟雾……

条件简陋,演技来凑。剧组里经常“一人饰多角”,省钱也省事,扮演唐僧的汪粤,就客串过花果山的猴子。徐少华还演过天宫文臣、龙王,情节依然生动,毫无违和感。

如果没有后来的揭秘,也许很少有人能看破其中奥妙。

演员演得用心,剧组对原著的改编也走心。

有人觉得,《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人情味”这仨字与之无缘。但导演杨洁不这么看,“无论什么戏,若是失去了‘情’,就没有了灵魂。”

不管是人、妖还是神仙,都仿佛多了一点温暖的烟火气。菩提祖师要赶走悟空,看似绝情,临别又嘱咐了一句,“此后多行善事,不可作恶。不然,我不饶你。”

图片来源:《西游记》视频截图

最简单不过的对话,台词却能去粗存精,有些已经成了现在的热梗,“说什么报答之恩,日后你惹出祸来,不把师父说出来,就行了。”

另外,在女儿国,面对女王,原本一心求取真经的唐僧说了一句话,“来世,若有缘分……”

还记得杏仙跳舞时那首曲子《何必西天万里遥》吗?“怎比我雨润红姿娇”,相比原著“雨润红姿娇且嫩”,两字之差,妖仙也少了一些俗气,多了几分灵气。

图片来源:《西游记》视频截图

从台前到幕后,主创们把很多心思花在了抠细节,求真、较真上。实景部分,带着观众领略名山大川,风光尽收眼底。

服化道方面,依然如此。猪八戒和孙悟空要全身上妆,脸上长时间戴着“模子”,吃饭都费力,夏天热、冬天冷,但他们都坚持了下来。

那个时候,剧组还不太懂吊威亚的原理。由于钢丝太细,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有一次,马德华正好跌落在缓冲物之间,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连吸气都疼。

一些配角,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形象,比如“镇元大仙”、“太上老君”、“如来佛祖”……出演这些角色的艺术家,当年其实成名已久,但依然认真对待看似不起眼的角色。

图片来源:《西游记》视频截图

神仙们出场,往往需要用干冰制造出祥云缭绕的场景,干冰很冷,站在里头一会儿腿就会麻。郑榕扮演太上老君,怕耽误拍戏时间,基本都是站在那里不动。

老版《西游记》为何能火这么久?“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多年前杨洁的一段话,或许是最合适的答案。

去年播出的一档节目中,82版《西游记》的主创们迎来一次重聚。镜头所及,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满头白发,有的坐着轮椅,台下的观众,很多也不再年轻了。

从1982年开拍试集到今天,一部电视剧,定格了几代人的记忆。

图片来源:《西游记》视频截图

用现在的标准衡量,82版《西游记》并非没有瑕疵:孙悟空腾空的时候,能清晰地看到脚下有个蹦床;鹰愁涧大战,现出真身的小白龙假到能让人一眼看穿那是木雕。

有些特技也不过关。由于欠缺关键软件,特技机制作出的特效人物看上去像是薄薄的一张纸,唐僧被妖怪陷害变成老虎时,合成的痕迹非常明显。

所以,曾有过这样的观点:当年《西游记》能够火遍全国有时代因素,娱乐方式少,能看的剧也不多,人们才会看见吊个威亚就惊奇不已。如今还看,无非是因为怀旧。

岁月仿佛天然的滤镜,确实有可能为一部作品加分,人们在提起一部经典老剧时,往往伴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过往岁月的唏嘘和怀念。

但只靠“怀旧”,不足以令一部剧成为经典。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经过大浪淘沙,剩下来的才是金子。作品本身质量过硬,方能禁得起审视。所有经典之作,不外如是。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