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姓怎么读(朴里节的朴念什么)

汉字解象(3)朴

《道德经》中一共出现了8个“朴”字。朴,是什么呢?——葫芦。民间传说道家中的八仙之首铁拐李就背着个大葫芦。

铁拐李背着个大葫芦

《道德经》“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日:沌兮其若朴”(15章)。道,深奥玄妙,难以述说,只能勉强地用譬喻来形容:混沌如葫芦。

老子拿葫芦来说明道,强调的正是它们之间相似的要害:混沌。俗话说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猜不透心生好奇而显出神秘性。这描绘的是道的总体形象,老子还在其他章节从不同角度来说葫芦。

难怪老子会反复使用这个“朴”字。如果看官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参看文后链接《象思维(4)大葫芦》。

这里的是“朴”字怎么成了大葫芦?

“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或曰:未雕之原木。好像跟葫芦没关系。其实,“朴”之原义应是“匏”。

朴-匏,音通。朴之言匏,匏者匏瓜,也就是葫芦。

匏,《说文》从包从瓠省。这里有三点:

(1)包,取其可包藏物也。葫芦具有包容性。

(2)瓠(hú),从瓜,从夸。"夸"意为"虚空","瓜"与"夸"联合起来表示"虚空之瓜"。本义:短颈大腹的老熟葫芦。瓠芦,即葫芦。葫芦具有虚空性。

(3)省形,选取“瓠”字形体的一部分“夸”,与“包”会合成义。本义:葫芦的一种,即匏瓜。

这就不难解释,老子为什么会选葫芦来说明道了。因为它有几个特点:内涵混沌、体现圆浑、中示虚空、包孕生命。老子拿它来暗喻具有创生能力的道,是一个神秘的整体。

老子把道看做有关整体,不能分割,叫做“大制无割”。

庄子《逍遥游》里,惠子说有一个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或浆吧,它的坚硬程度还不能保全自身;剖开来做瓢吧,可葫芦太大没处可以存放。庄子对“剖开来做瓢”作了批评和嘲讽,他当然要维护“大制无割”。

“朴散则为器”(《道德经》28章)。器乃形而下,就不是道了。

说到葫芦剖成瓢,据说韩语里的朴发音是park,其起源和汉字“瓢”相关,所以姓“朴”,读若“瓢”。朴,瓢,是葫芦的一半;匏,则是完满的葫芦。

为您链接

象思维(4)大葫芦

汉字解象(2)王与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