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妆“四大春”解析:中华女性骨血里的精致
中华悠悠五千年历史,“化妆”这件事似乎从盘古开天之时就伴随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左右。上古时期人们用颜料涂抹在脸上和身上进行各种仪式,“脂泽粉黛”一词最早出现在2200年前的《韩非子·显学篇》,可见化妆这件事,有着自己深邃璀璨的文化。
<<< 2200年前,妇人化妆就已经很讲究了
上古时代,中国妇女的化妆习惯在夏、商、周三代已经开始兴起。出土于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彩绘双层九子漆奁妆盒,上层隔板上放素罗绮手套、朱红罗绮手套、“信期绣”绢手套各一副,丝绵絮巾、组带、“长寿绣”绢镜衣各一件。下层底板凿出凹槽9个,槽内放置9个小奁,计椭圆形2件、圆形4件、马蹄形1件、长方形2件。小奁皆为夹苎胎,均内髹红漆,外髹褐色漆,以白、红等彩绘云龙纹等。小奁内放置各类化妆品,有白色颜料、丝绵、假发、胭脂、丝绵扑、木梳篦、针衣等。
从化妆品、到化妆工具、到随身香件、甚至到修饰小物,妇女美化的物品应有尽有。洋洋洒洒数十件物什,收纳起来又是整齐划一。马王堆汉墓可考的年代大概是在公元前2世纪早期,相比2200年前的古人,我们现代的很多女性恐怕都不及古人精致十分之一。
图示:出土于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彩绘双层九子漆奁妆盒
<<< 中妆“四大春”的积累,让化妆品商业化
爱美之心,从古至今,万古不易。自公元前至今,女子化妆这件事情,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与发展。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妇女化妆就开始兴起了,那时就有香汤沐浴、月粉梳妆的描述。锌粉和红兰花胭脂的普及,尤其是殷商时期为配合化妆发明了铜镜,白面红唇,具有精致细腻妆面的女性被奉为“美女”的标准。从秦汉时期的“面如凝脂、樱桃小嘴”到魏晋南北朝的萎靡绮丽;从唐代的技巧顶峰回归到宋代的淡雅脱俗,女子化妆堪比“世纪大战”,谁与争锋。
明朝初期由于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国传统美容进化到了更进一步的鼎盛时期。明初朱材等编纂的《普济方》,把收集到的大部分美容化妆药都尽汇于书,历经了数代的沉淀,这个时期的化妆品开始呈现商品化、品牌化。很多我们现在仍可熟知的品牌都从这个时期开始起步,由坊到铺,由铺到品牌。
明嘉靖33年(1554年),北京前门商业街珠宝市竖起一块当朝宰相严嵩亲手提的匾额,“花汉冲”三个字金碧辉煌,自嘉靖元年开始售卖香件、京粉的杂货铺完成了转型和扩张,正式开业,成为前门地区最大的香粉铺花汉冲香粉店。旗下包括胭脂水粉品牌“滴珠宫粉”,全套护肤品牌“花汉春”。为有记载的最早的售卖美容日用品的老字号香粉店。明崇祯元年(1628年)戴春林在扬州埂子街开创了生产香粉、香件的铺子,明代著名的书法家董其昌亲笔题写了戴春林的招牌,将“千金五香”的美妆工业再度提炼。清道光10年(1830年)同在扬州的谢馥春开了第一家香粉铺,手作的冰麝定香鸭蛋粉闻名于世,另外还售卖香粉、藏香、捧香、香袋等产品,直至今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清同治元年(1862年)孔凤春香粉号在杭州创建,清朝末年孔凤春的鹅蛋粉作为皇家贡品为慈禧专用,为化妆品官方化、精制化更推进了一步。
<<< 精益求精,“复古”才是一件更难的事情
在缺乏机器的快捷、批量化的特殊背景下,能像“四大春”这样把手工业做到精制化、商业化、甚至品质完善到深入宫闱为皇族所喜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相信当年“四大春”的传承人花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在做这件他们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
现代工业的发展或许可以通过机器、配方、成分、工艺去实现更为精巧的产品,但是复古这条路走起来却不是那么的轻松。古法的胭脂水粉光浸泡、发酵、沉淀、过滤、研磨、加料等等的工艺就复杂到数十道,选择的原料、添加的美容成分都是中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中草药理精华,中国古妆的一个配方堪比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中妆复古这件事情,必须是精致到骨血里的人去做,必须抱着传承文化的责任心的人去做,难的不在于中妆的产品,而在于复古的这颗心。
本文系厂商稿,伊秀女性网只负责提供传播,内容问题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