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中医基础术语)

三伏(中医基础术语)

基础理论名词。①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②指末伏。

基本介绍

中文名:三伏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①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②指末伏。

解读

1、指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2、以初伏、二伏、三伏为序,指末伏为第三伏。

中医套用

中医学中“三伏灸”,多在三伏进行。俗话说:“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三伏针灸由来已久,方法也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刺、艾灸、拔罐、穴位注射等,可视患者病症不同而採用某种或某几种方法来治疗。其中运用较多的三伏贴是採用刺激性的中药贴敷于患处皮肤表面或特定的腧穴,借住中药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红赤充血,甚至起泡,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时间治疗方法。该法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人体的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的理论为基础,选择具有宣肺平喘、止咳祛痰利水以及入肺、脾肾经的药物製成药膏,在三伏天的炎热季节,敷贴穴位以治疗支气管哮喘、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顽固性肺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