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养生 季羡林的“三不养生法”
季羡林一位文学界的泰斗,他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对于他也不是那么的陌生,他不但学识广、影响大,而且还是以为98岁百岁的老人。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季羡林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揭晓下吧。
季羡林的“三不养生法”
季羡林老先生是兼容百家、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国学大师,他去世的时候是98岁,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他出生在山东的国学大师有那么高的寿命,有那些大的造诣,我们来缅怀的同时,看看季老的长寿秘密吧。
季羡林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分别从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他家中几乎天天坐满婉辞不掉的客人以及来访者,在他的书桌上,永远摆放着一篇篇、一部部尚未完成的文章和着作……这一切,对于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来讲,实在是过于繁忙和劳累了。然而,说起来的确很奇怪,除了老年哮喘和白内障之外,事务如此繁忙的季老却一直保持着一副自称“顽健”的体格。每天凌晨3、4点钟,季老的书房中就亮起了北大校园里的第一盏灯,直到晚上10点才入睡。季老的工作和活动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以九十之躯来承担如此重负,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实在是难以胜任的。那么,季老到底有什么养生秘诀呢?经多方了解,原来精力充沛、身体顽健的季老有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三不养生法”,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季老反对为锻炼而锻炼
说起不锻炼,人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其实,季老反对的只是那些为了锻炼而锻炼,除了锻炼之外,似乎就没别的事可做的所谓的“锻炼主义者”。他认为人生的第一要事是工作,如果将大量时间用于锻炼身体,这对于他来讲实在是本末倒置。在日常生活中,季老并不排斥锻炼,他年轻时就喜好游泳和打乒乓球。上了年纪之后,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有时也忙里偷闲地到北大未名湖畔去散散步,以松弛身心,养精蓄锐。季老一生勤于思考、笔耕不辍,这对于人的大脑来讲,正是最好的锻炼方法,他至今思维敏捷,常常写出备受赞叹的佳作与巨着,这与他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而这个“不锻炼”的提法,不过是季老数十年来执着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无心他顾的结果。
不挑食、不忌口反而保证了营养均衡
季老在饮食上一直都是不挑食、不忌口、不吃补品的,他们一家的生活都是非常的朴素的,吃的饭也都是正常家庭吃的家常便饭,在大城市生活了很多年的季老,依然非常喜欢吃家乡的菜,保持着家乡的饮食习惯。
他的早餐,总是简简单单的几样:几片烤馒头或面包片,一碟花生米和一杯清茶。午、晚两餐也是以素菜为主,较少肉食。一碗绿豆小米粥,就是老人眼中的美味佳肴了。当然,饭桌上也会有惊喜。季老的婶娘将她从北大校园中挖来的荠菜,包成鲜美可口的馄饨,这就是季老赞不绝口的“*”了。作为山东人,他有时也要提一点小小的要求:一个辣椒,一根葱,以此作为佐餐的调味品。季老的家人还经常将烤好的馒头片放在他书房的一个饼干盒里,以作为季老工作饥饿时的应急之需。老人这种不挑食、不忌口的饮食习惯,使他平时所吃的食物品种多而杂,从而保证了各种营养充足,均衡补充于身体。这也是他能健康长寿的一大要素吧。
心里没负担加上“勤”,自然百病不生
不嘀咕指的是季老先生心胸开阔,从不去纠缠那些想不开的事,从不为自己的健康怕这怕那。他最反对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百般禁忌:吃鸡蛋怕胆固醇,吃肉怕高脂肪,吃饭又时时计算热量,就连吃水果也要消毒几遍。嘀咕来嘀咕去,钱花了不少,自己却落了个瘦骨嶙峋外加营养不良。季老说自己“心里没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再补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生了”。同时,对于寿命的长短,老人也从不嘀咕。他所期盼的只是尽量在晚年把那些对祖国、对人民有利的工作做完。其实这种崇高而又洒脱的境界,也是季老长寿的秘诀之一。
生活有规律也是长寿的奥秘
除了“三不养生法”,季老平时的生活也极有规律。每日3、4点钟即起床,进行学术研究或写作,几千字的文章可以一挥而就。7点多钟早饭结束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午饭后,他都要在书房的旧藤椅上小憩片刻。而这时,老人钟爱的小猫咪便会跳上他的膝盖,这老“小”同眠的情景,颇为老人繁忙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童趣。工作累了的时候,季老会提起水壶为窗台上的花草浇浇水、松松土,在满目青翠之中寻觅一份心灵的宁静和一种生命的活力。这短暂的活动与休息,对季老无疑是颇有裨益的。晚饭之后的时光,老人则要看看电视新闻、报刊和刚收到的新书与邮件,以了解新的信息和收获新的知识。晚上10点钟准时就寝。除极特殊的情况外,这样的作息规律是从不改变的。
从不都不会刻意的去追求养生办法的季老,却能够在几十年的忙碌生活和工作中,拥有了一个非常有个人特点的养生方法。而且,每一种做起来也都非常的简单,也就是生活中的小事。
季羡林的嗜好
季羡林还有两个嗜好:一是看书,二是养猫
他一生以读书为乐,在他看来,书能给人智慧,给人知识,给人快乐,给人希望。在*的时候,季羡林的藏书量已经达到了数万册。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他一坐到自己的书屋里,什么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他还爱养猫,他喂养过一只叫“虎子”的强悍的猫,每天读书写书累了,虎子就与他逗闹撒欢,给了他很多乐趣。后来,他又有了雪白的波丝猫,起名叫“咪咪”,与虎子一起陪他玩耍。后来咪咪老死了,他又得了新猫,起名为“咪咪二世”、“咪咪三世”。在他的老伴、女儿等亲人相继过世,精神最苦闷的时候,是这些猫给了他很大的安慰。他为他的猫写过散文,写过诗词,文中流露了他对这些小动物的感情和宠爱。
探索季羡林长寿的原因,与善良、有爱心、勤勉工作、胸襟宽阔、不挑拣生活、淡泊名利等等都有很大关系。“养生无术是有术”就是他对自己长寿的最好总结。
养生无术是有术
“养生无术是有术”对现在很多人来说特别适用。就像大师所说的,现在很多人吃东西禁忌多如牛毛,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尝。吃一个苹果要消三次毒,然后削皮,削皮的刀子还要消毒,更过分的是有人将削了皮的苹果还要消一次毒,此时的苹果已经毫无味道了。一个人养生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人生之乐呢?
同样,如今很多人钟情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和养生良方,特别是一些爱美女性不惜服用各种含有雌激素的保养品,试图让自己青春永驻,结果引发疾病,甚至患上了乳腺癌、宫颈癌,这样的养生不如没有。
心态平和才是长寿之道
季大师说,一个人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如果要说长寿之道的话,此是长寿之道也。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要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就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就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大师在80岁的时候说:“我从来没想到,我能活到80岁;如今竟然到了80岁,然而又没有80岁的感觉。岂非咄咄怪事!” 到了他90岁的时候,他说:“我已届九旬高龄,古今中外文人能活到这个年龄者只占极少数。我不相信这是由于什么老天爷、上帝或佛祖的庇护,而是享了新社会的福。现在,我目虽不太明,但尚能见物;耳虽不太聪,但尚能闻声。看来距老年痴呆和八宝山还有一段距离,我也还没有这样的计划。”可见,大师不但是个心态平和的人,还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顺其自然,坦然面对老去
大师生前,深知自己已是老年人,但他认为,人上了年纪,有点这样那样的病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用不着大惊小怪。他不想做长生梦,对老年,甚至对人生,他采取的态度是道家的,但他对工作的态度却是儒家的。大师的观点,充满人生的智慧,值得借鉴。他说:“我一向有一个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看法: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还有一些工作要做,这些工作对人民对祖国都还是有利的,不管这个‘利’是大是小。我要把这些工作做完,同时还要再给国家培养一些人才。我仍然要老老实实干活,清清白白做人;绝不干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事;要尽量多为别人着想,少考虑自己的得失。人过了八十,金钱富贵等同浮云,要多为下一代操心,少考虑个人名利,写文章决不剽窃抄袭,欺世盗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时候,就顺其自然,坦然离去,无愧于个人良心,则吾愿足矣。”
季羡林好午餐有4个金标准
第1步:选择优质蛋白质
研究发现,午餐摄入一定的蛋白质,可以保持整个下午都会精力充沛。等量的蛋白质食物比等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维持饱腹感的时间更长。蛋白质优质来源包括:奶酪、坚果、豆腐块、金枪鱼及煮鸡蛋等。
第2步:加点粗粮
粗粮(全谷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为身体提供主要燃料。粗粮比精制食物含有更多有益健康的纤维素、微量元素和植物营养素。午餐中可增加的粗粮包括:全麦面包或饼干、谷类为主的零食、全麦松饼及糙米饭等。
第3步:一定有水果和蔬菜
果蔬中含有多种抗击疾病的植物化学物质、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纤维素。午餐增加果蔬可以使营养更全面。常见水果包括:苹果、梨、香蕉、蓝莓等。主要蔬菜包括:洋葱、黄瓜、胡萝卜和芹菜等。
第4步:从容、享受的心情
细细品味,尽情享受自己精心准备的“营养午餐”,也是“好午餐”的重要标准,千万不要叫外卖糊弄了事。自备营养午餐既有益健康,又非常省钱。
结语:看完季羡林季老的养生之道,我们是不是非常的佩服这位学术渊博的国学大师,一生中一直都是活在忙碌的工作中却依然能够活到98岁,没有刻意的养生,只是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对于季老的“三不养生法”,现在也一直都很多人学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