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银匠进京讨生活 没办法只好把老婆卖了

宋真宗刘皇后史称“章献”皇后,她的小名叫刘娥,开宝二年(969)出生在四川成都,她从小失去父亲,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十多岁时,还是未成年的刘娥就嫁于当地银匠龚美,因为并跟随丈夫到了开封讨生活(宋代女子法定婚龄为13)。

一路风尘仆仆,龚美带着刘娥跋山涉水来到开封城。很快,他们就体会到了“长安虽好,居大不易”。龚美除了有银匠手艺之外,别无一技之长,只好重操旧业,走街串巷为人们打造首饰,维持生计。刘娥因为长相甜美,能歌善舞,拿着拨浪鼓帮助丈夫吆喝、招徕生意。哪知二人夜以继日的辛苦,所能赚的钱也仅能维持温饱。

银子毕竟是贵重之物,官宦人家不屑于和龚美这样的小手艺人打交道,富户与普通小百姓为安稳计,更愿意到店铺中打造首饰。所以,龚美的生意不是很好,刘娥跟着他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苦捱时日。眼见家里就要断炊,龚美每日长吁短叹,刘娥除了每天拼命吆喝之外,也没有什么创收的好办法。

良心丧于困境——龚美身无长物,动起了歪心思:想起“添丁不及减口”的俗谚,就琢磨着把妻子卖掉。

龚美放出风去,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再得了一大笔银子后,刘娥被来人带走。

来人名叫张旻(974~1048,后更名为张耆),虽然年纪不大,出手却阔绰。原来,张旻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赵恒的贴身随从。

张旻十一岁就到了赵恒府中做事,因为心眼活络,深受赵恒信任。见他目不识丁,赵恒在心情好的时候也教他读书识字。时间久了,张耆对《论语》《左氏春秋》等略有涉猎,居然“颇知传记及术数之学”。

赵恒府中虽然不乏女色,却没有一个让他中意的。听说蜀地女子“多材慧”,赵恒就想找一个四川妹子。张旻每天在赵恒左右,自然对主子的心思了若指掌。赵恒既有此意,他就留心暗中寻访合适人选。得知龚美有个貌美如花的小娇妻,但因“家贫,欲更嫁之”,立即主动登门。

因缘际会之下,刘娥跨入赵恒王府,“遂有宠”。

刘娥所以见宠,自然与她年轻漂亮有关。但很快被宠以专房,应该与他出身低微,识尽人间冷暖,老于世故有关。王府中的女子多为出身高贵者,自幼受女德教育,进了王府,床笫之间也是缚手缚脚,温婉顺从。刘娥小小年纪,但早识男女之事,自幼也无人约束教育,为了取悦赵恒,自然会百无禁忌的奉迎。

赵恒何曾有过如此体验,一见之下,自然是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了。

刘娥否极泰来,飞上高枝变凤凰,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刘娥得宠引得赵恒乳母秦国夫人羡慕嫉妒恨,于是在宋太宗面前添油加醋的告了一状。

得知儿子爱上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赵光义大为光火,令赵恒立即“斥走”刘娥。

其实,赵恒心仪四川女子是受父亲影响:赵光义任开封尹时,曾经将一位四川美眉掳入府中宠以专房,事情传的沸沸扬扬,在赵匡胤的过问下,赵光义才恋恋不舍地将该女子送出府。

父命难违,赵恒心中万般不舍,不愿意就这样与心爱的女人成为路人,于是动了番心思,给了心腹张耆一笔钱,把刘娥安顿在了他的家中(“不得已,置于张耆家”)。

张耆见刘娥深受赵恒宠爱,自然是“事之甚谨”。张耆被史家评为“为人重密”,自然是心思缜密的人,为避瓜田李下之嫌,于是把宅院让给刘娥居住,自己则“筑馆居于外”。

至道三年(997)三月,宋太宗病逝,赵恒继位,史称“真宗”。真宗皇帝登基,刘娥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等待后,终于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