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产品质量较差?

日前,在陕西略阳县发现了晚清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算起来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网友直呼,“汉阳铁厂的钢杠杠的”。汉阳铁厂创建于1891年,1894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辛亥革命前夕,达到年产钢7万吨,铁砂50万吨的规模,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可殊不知,当时汉阳铁厂生产的钢材还难过质量关,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之洞“脑洞大开”,办起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建于晚清,是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一手操办起来的。张之洞是位公认的学霸,16岁顺天府乡试中解元,27岁会试第三名,慈禧太后钦点探花。闲暇之际,还在报刊上发表大作《劝学篇》,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时洛阳纸贵,士子争相阅读。

读书和写作之余,出门遛弯遇到另一位学霸——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切磋学问过程中,顺利让王懿荣的妹妹爱上了他,将“邻家小妹”王氏娶入门。按照古人的晋升道路,学而优则仕,张之洞后来历任山西巡抚,两江、两广、湖广总督。出将入相、金屋藏娇,读书人的梦想他都实现了。担任湖广总督是张之洞最为风光得意,也是争议最多的时期,修建汉阳铁厂就是其中一项。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开采煤矿、建造钢厂、引用技术对于一位科举出身的人来说确实是“脑洞大开”。但是,晚清的特殊历史境遇,造就了一批强人,张之洞就是其中一位。“强人建厂”也是晚清的一大特色。

汉阳铁厂自筹备那天起就与一个词相联系——“缺钱”,国家积贫积弱,民间百姓疾苦,筹钱不易。因此汉阳铁厂经历了教科书般的官办、官督商办、商办等历程,技术来源于德国、比利时、英国、本土创新,目的也只有一项,把这个后来生产了汉阳造牌“三八大盖”的厂子办下去。筹划修建铁厂时,张之洞已经年过半百,他再一次拿出科举考试时候那个认真劲儿,准备再争口气,出个头彩。可不想,汉阳铁厂的钢材质量却不合格。

“汉厂钢轨万不可用”?

民国著名实业家叶景葵在《述汉冶萍产生之历史》中称,“各处铁路洋员化验,谓汉厂钢轨万不可用”。叶的这番话也被后来史书广为征引,张之洞筹建的汉阳铁厂也遭后人诟病,汉阳铁厂的钢材成为劣质钢的代名词。可事实是这样吗?前文提到在陕西略阳县城发现的汉阳铁厂生产的铁轨至今仍在使用,而且近年来北京、湖南衡阳、河北石家庄、四川达州也都有过类似的新闻报道。汉阳铁厂的钢材质量到底如何呢?

影响钢材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含磷百分比是其中重要指标之一。而当时在中国国内无法检测钢铁成分,需要将样本寄往国外。1895年,中国准备修建由吴淞经上海至南京的铁路,沪宁铁路为其中一段;1903年,与英国签订《沪宁铁路借款合同》,准备使用汉阳铁厂的钢轨,汉阳铁厂的钢材质量面临考验。

次年10月,检测报告由伦敦返回到沪宁铁路总工程师格林森那里,结果是汉阳铁厂所生产钢轨含碳量过少,难以“经久耐用”,含磷量则过多,致有“断裂之虞”。汉阳铁厂所送钢轨不合格,沪宁铁路修建方不肯收用。(《晚清铁路钢轨生产研究1889-1911》)

一时间,汉阳铁厂所产钢轨广受诟病,采用炼钢的大冶矿的铁矿石含磷过多成为舆论批评的焦点。可令人不解的是,日本人却自1899年开始一直与中国签订大冶铁矿购买合同,大批采购铁矿石,难道以日本人的精明,不知道铁矿石含磷过高吗?

优先要走低磷铁,日本是有意为之?

有人做过统计,汉冶萍公司销售给日本的铁矿石自1900年的不到6万吨,至1910年增加到35万吨。日本不断与中方签订购买合同,1901年大冶铁矿生产铁矿石的65%均销往日本。而在大冶矿场有专门生产销往日本铁矿石的矿区,称为“日矿”或者“东矿”,以区别于运往汉阳铁厂的“汉矿”。

原来,日本人进口铁矿石非常苛刻,他们早就认识到铁矿石中磷的含量对于钢轨质量的影响,因此他们在购买合同中规定了磷的比例。并派专人进行检测,每批矿石要提取三份,中日共同化验,甚至有争议的还要请第三方化验。“一万分之内,有磷五分方为准色。……如有磷过八分以上者,一概不买。”结果运往日本的铁矿石都是含磷在0.05%以下的头等矿,以及0.05-0.08之间的次等矿,而剩下的则运往汉阳铁厂。

既然铁厂用的都是含磷较高的矿石,自然生产不出好钢了。可是,毕竟上等的铁矿石也并非全部运往日本,汉厂还是收到部分上等矿石,为何沪宁铁路所检测的汉厂钢轨质量却是如此之差呢?难道铁厂负责人不知道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寄往英国检测吗?

汉阳钢轨质量“杠杠的”

1903年着手修建的沪宁铁路,由英国人担任总工程师,外*利非常大。而中英签订的《沪宁铁路借款合同》规定国外器材由英方代理,提取5%的佣金,这无疑为英人从中谋取利益创造了条件,英人的首要选择当然是购买西方的产品。

郑观应在《铁厂次第筹办张本六十条》中提到,“欲向鄂厂购办,而经手属员必多方挑剔,吹毛求疵,借词便他购而图利私”。西方人通过借用贷款而掌握筑路权,控制着中国修建铁路的各项权利,并在质量检测上做手脚,使得物美价廉的汉阳铁厂钢轨遭到排挤。由此可推出,检测结果并不能证明汉阳钢轨的真正质量。

历史总是经人检验的。1966年,由冶金、铁道部联合对汉阳铁厂生产的铁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汉阳铁轨在铺设四五十年后,依然耐用,轨腰上的商标可用,炉号也能辨清。调查还发现,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在同一地段,汉阳钢轨的耐蚀性都高于外国产品。

此外,调查人员发现在广深线上,产于美国的钢轨轨腰锈蚀铁皮一般是3毫米以上,甚至达到5毫米,而汉阳铁轨则在2-3毫米之间。(《我国钢轨的生产使用概况和国外钢轨生产的发展动态》)如此高的质量,或许可以解释近年屡次发现汉阳铁轨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