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游记里面的龙王为什么总是被欺负?

在《西游记》中,共出现了八个龙王,分别是送给孙悟空兵器并帮其在朱紫国降下无根水的东海龙王、用生命和袁守城打赌的泾河龙王、收留唐僧父亲陈光蕊的洪江龙王、保存乌鸡国国王尸体的井龙王、派儿子摩昂去收服鼍龙的西海龙王、收了羊力大仙冷龙的北海龙王、偷取祭赛国舍利子的万圣龙王、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南海龙王。吃瓜群众的火眼金睛洞察了一切,这八个或懦弱、或无能、或潦倒、或古怪,或者干脆很倒霉的龙王们,都很怂!

龙在中国的地位是很高的,是民族图腾和帝王象征,但是西游记里的龙王的形象却与我们认知中的形象大去甚远。其实说白了,西游记里的龙王是作为一种生物存在的,就是一般的兽,中国人崇拜的龙和龙王实际是两回事。

龙王在西游记里只是水府的头领和司雨之神,本身职级并不高,连行雨点数都要由天庭决定,大体不过是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官僚。泾河有龙王,连御花园的井底都有龙王——可见龙王的数量是很大的,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泾河龙王曾经对太宗说,“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这句话虽有套近乎拉关系之嫌,也侧面反映了龙作为生物的存在(也就是龙王)是与中国人作为领袖象征的图腾化的“龙”有所区别的。

而且龙是动物,动物仙在仙界就是弱势。龙属于牲畜类,神仙是吃龙的。天上出门坐龙车凤辇,上桌吃龙肝凤胆,连卖驴火的都在墙上贴个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所以西游记中龙王的人设地位就不是很高。

吴承恩脑洞再大,反抗意识再强也逃不脱他所生长起来的环境。受地理因素影响,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以农耕为主,近海区域才发展海洋鱼牧业,总体来说中国是地道的农耕文明,在文艺作品中,对于陆地意象的描写,无论从数量还是高度都是碾压海洋的,对于海洋、海洋生物或者海神的赞美相对于山川大泽的相关记载真是九牛一毛。

而中国人所崇拜的龙,能获得图腾的地位,并不与他们来自海洋有直接的关系。龙的原身实为蛇,因为蛇居住在雨水丰沛的地域,古代先人便将蛇作为自己的图腾信仰,期盼获得丰沛的雨水,实则发展农耕文明。所以说中国的龙文化本身就并非是从海洋里发展出来的。

史记记载刘邦之母受龙盘而得刘邦,此后史籍往往附会皇帝有异象,和龙强行攀亲,而佛教、道教中关于龙(王)的记载开始渐渐流传,唐宋以来,中国的皇帝们把龙封“王”,这些神话(宗教)生物摇身一变,获得了正统的“龙王”称呼,也正式获得了海洋的“封地”,上述这些因素下,龙的内涵逐渐发展、异化,大致变成两条线索,一条是皇帝的象征,即“真龙天子”,一条是海洋的神祇,掌管水族和降雨,也就是“龙王”。

中国的帝王自诩承天奉运,福泽万民,他们才是中国文化中的“真龙”,而“龙王”不过是海洋生物。“真龙”的地位是显着高于龙王的,其内涵也差别极大,如果说“真龙”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图腾,海里的龙王最多不过是陆地真龙的同人罢了。

中国人崇拜的龙和龙王实际是两回事,除了沿海及干旱地区,龙王在农耕文明中并没有得到很高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被欺负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心疼作为食物,又不被人尊重的龙王三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