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结果如何?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结果要分为两个方面看待。商鞅变法使秦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现状,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从这一点说,秦孝公已经达到了当初让商鞅主持变法的目的。
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鼓励了百姓耕种的信心,并且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商鞅废除井田制这一做法,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并且允许土地买卖,促进了新兴土地阶层的利益。除此之外,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清除了旧的奴隶贵族*,让普通市民阶层可以有入朝为官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商鞅统一了度量衡,推动了商品社会的以物换物。为了加强管理,加强统治阶层的*集权,商鞅实行了郡县制,这一做法稳定了秦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生产活动的进行。
商鞅变法也具有否定和消极的一面。商鞅贯彻李悝的重农抑商措施,鼓励百姓多多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却严重打击秦国时期商业的萌芽。在文化方面,商鞅焚烧了儒家经典着作,压抑了秦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潮流,这一做法虽然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但是从另一方面压抑了进步思想的萌芽。
从最终结果上来看,商鞅变法失败了。他触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碍和废除。秦惠文王时期,商鞅变法已经深入人心,秦惠文王意识到商鞅对他统治权具有威胁性,于是将商鞅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变法运动由此叫停。
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分析
秦惠文王上台后,商鞅的结局十分悲惨。秦军在郑国将商鞅杀掉,将他尸体运回秦国后,秦惠文王下令将商鞅的尸体处以车裂的极刑。
总结商鞅的悲惨结局,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商鞅变法失败的根部原因在于触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承认了土地私有和买卖,商鞅这一做法,鼓励了百姓重视农业,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迎合了新兴土地阶层的利益。但是,损害了贵族阶层的根本利益,加上,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这一做法更是引起贵族阶层的强烈不满。秦孝公时期,对商鞅变法十分重视和推崇,贵族阶层不敢轻易弹劾商鞅。秦孝公去世后,商鞅便遭到贵族阶层的围攻。
第二个原因就是商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秦国子民对商鞅十分拥护,商鞅的存在威胁到了统治阶层的利益。商鞅变法在秦国进行的十分顺利,一个原因是因为秦孝公的支持,另一个原因就是得到广大秦国子民的拥护。商鞅变法的成功,让商鞅个人在秦国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表扬商鞅,秦孝公还封地给他,商鞅手上又有重权,这点让刚继位的嬴驷很不安心。朝中大臣诬陷商鞅想要谋反,嬴驷借此机会,抓捕商鞅。并且将商鞅的同党一并剿灭,不给他们留有发言权,嬴驷的这一做法,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最后一点是因为秦惠文王的私心,在他还是太子时因为触犯了法令。商鞅认为太子触犯法令更要以身作则接受惩罚,碍于太子年幼,便用重刑惩罚了嬴驷的老师。这一做法让嬴驷怀恨在心,在他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以谋反之罪抓捕商鞅将他处决,并且,借机铲除了商鞅一众党羽。
商鞅的封地在哪里
商鞅的封地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古城村。丹凤县的古城村曾经发现过“商字”等篆文,以及陶器等古代文物,为研究战国时代文化,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证据。如今,丹凤县商鞅古城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孝公上位后,为了给秦国寻求一位变法人士,在全社会,广发求贤令。身在魏国的公孙鞅知道后,便前往秦国,准备大展身手。到秦国后,有人引荐了公孙鞅,秦孝认为公孙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变法人士,便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展变法运动。商鞅鼓励百姓大量开垦荒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生产;除此之外,废除了井田制,并且将土地买卖合法化。这样一来,提高了百姓们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在军事上,商鞅实行奖励军功的做法,在秦国军队中实行考核法,所谓考核法就是对军队里面的士兵进行战功方面的考核,对于屡立战功的优秀者会给予奖励,大大地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状态,逐步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认可,改革成果的显着,让秦孝公更加肯定商鞅的才干。商鞅的两次变法提高了秦国的战斗能力,秦孝公派遣秦国军队和魏国开展,秦军在河西之战中,大获全胜。秦孝公认为此事商鞅功不可没,随后,秦孝公封了15城邑给商鞅,以示对他的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