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残吕后:刘邦的皇后吕雉当政15年如何滥杀无辜
在整个西汉王朝历史中,吕雉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在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她都被贴上了残忍、凶狠的标签,成为后世女性的“反面教材”。说到吕雉,不少人会随即想到被她杀掉的功臣韩信、彭越,更会想到著名的“人彘”事件。
而在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看来,吕雉年轻时听话乖巧,是个贤妻良母。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变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
青年吕雉
乖女儿、好媳妇和称职的继母
吕雉,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子,以残忍毒辣留名后世。
而在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看来,吕雉年轻时是个听话的乖女儿、恪尽职守的继母、任劳任怨的好媳妇。而吕雉和刘邦的“缘分”,来得十分突然,甚至有几分荒唐。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吕雉是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未嫁时随父亲吕公避仇来到沛县。初来乍到,吕公免不了要宴请乡邻联络感情。刘邦也来宴会上凑热闹,大喊“贺钱万”却一分也没掏,还被吕公认为是“贵人”,要把女儿吕雉许配给他。
根据王立群推算,吕雉当时还不到20岁,长得很漂亮;而刘邦当时已经40多岁,家境贫困不说,还带着一个儿子。中年得娇妻,刘邦当然快意。吕雉还是个姑娘家,自然谨遵父命,推掉了沛县县令的婚约,下嫁刘邦。
婚后生活,并不像吕雉想的那样美满。刘邦每天都要上班、闲逛或鬼混,家里所有家务靠她操持,老人靠她赡养,孩子靠她抚养,除此之外还要下地干活。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变成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吕雉没有任何怨言。
不料几年后,刘邦私自释放徒役犯下死罪,吕雉也受到牵连成为阶下囚,并在狱中遭受虐待。她这时唯一的牵挂就是丈夫刘邦,出狱后,她经常跑到芒砀山,为刘邦等人送去食物。
残忍好杀
制造历史上著名的“人彘”事件
有史学家评论,吕雉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没有任何“瑕疵”。那么,她的残忍因何而生?
《史记》记载,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率众响应,他从此离开吕雉,开始亡命四方。而吕雉上扶老下携小,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更是成为项羽的阶下囚,差点死在项营。
直到公元前203年“楚汉和议”,吕雉才被放回,重新回到刘邦身边。而此时随侍刘邦左右的,早已有了另外一个比她更年轻、更漂亮、更会跳舞的女人——戚夫人。
吕雉失去了陪伴刘邦的资格,但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她的政治才能逐渐显露,成为刘邦夺取天下、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汉朝统一天下,吕雉也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后。公元前196年,她与萧何合谋,假传旨意骗取韩信进宫,并趁此机会灭了韩信三族。同年,彭越在被贬途中遇到了她,向她泣诉自己无罪遭贬,吕雉答应为他向刘邦求情,却在回宫后劝说刘邦杀掉了他。
刘邦去世后,吕雉成为太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折磨情敌戚夫人。戚夫人先是*穿囚戴枷,在永春巷舂米,后来更是被挖眼割舌、砍掉四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人彘”事件。吕雉还特意让儿子汉惠帝刘盈观赏“人彘”,使这位刚继位一年的新皇帝吓得大病一场,从此不理朝政。
临朝称制
中国历史上首位临朝称制的女子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最终忧郁而死。吕雉先后立了两位年幼的傀儡皇帝,并干脆“临朝称制”,改公元前187年为“高后元年”,执掌朝政,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临朝称制”是什么意思?王立群解释,这包含“临朝”和“称制”两重意思。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只能待在内宫,不能上外朝,“临朝”则意味着在外朝直接处理国政;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为“制”或“诏”,“称制”则意味着可以直接行使皇帝的权力。所谓“临朝称制”,其实与“皇帝”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吕雉当政,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抬高吕氏,压制刘氏。她先是追封两个已经去世的哥哥为王,后来更是大肆分封在世的吕姓人为王为侯;与此同时,她还一直压制刘氏皇族的*,仅刘邦的8个儿子中,直接或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4个。
不过,吕雉虽然以残忍著称,她执政期间也施过很多德政。她废除了秦朝的严刑苛法,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并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汉初政坛中,刘邦在位8年,吕雉则先后实际*长达16年,实际上是刘姓王朝的奠基者,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基础。《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对吕雉执政期间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荡平诸吕
吕雉死后,吕氏随之覆灭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曾说过“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者必勃也”。这句预言,在刘邦死后第16年得到了印证。《史记》记载,公元前180年7月,吕雉因病去世。9月,吕产、吕禄等吕姓诸侯王便阴谋起兵,欲夺取刘汉政权。
刘邦长孙齐王刘襄得知消息后,第一个举兵西进欲诛诸吕,吕产派灌婴前去阻挡,灌婴却倒戈支持刘襄。结果,刘襄大军还没走出多远,吕氏就被他的弟弟刘章和周勃一起诛灭了。
荡平诸吕,刘襄立即派刘泽前往长安争夺帝位。不料,刘泽对刘襄表面顺从,其实心怀不满,他以刘襄的妻子姓吕为由,否决了大臣们让刘襄继位的提议。众位大臣最终决定,改立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