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想负责任的民国“国民老公” 少帅*
电视剧《少帅》的热播,让国民又重新认识了*这位民国时期的国民老公。无论历史教科书有多*,*的民族英雄形象在脑海中印象有多深刻,看过《少帅》这部剧后,相信对*的认识都改观不少。相较以往反映*题材的电视剧,《少帅》算得上良心之作,已经极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上少帅的原貌,但是距离史上最真实的那位少帅,还是要差一些距离的。
*,历史教科书给他贴上了“民族英雄”、“爱国将领”的标签,不少同志也是看了电视剧《少帅》后才知道*是“瘾君子”、是“花花公子”、是那个年代的“国民老公”。电视剧还是给了教科书面子,依旧在有意的刻画着*的“英雄”形象,电视剧里的少帅给人的感觉像武侠小说里满富家国责任感,却一身坏毛病的大侠。直到看了《**》这部由晚年*口述,唐德刚先生主笔的大作,就彻底颠覆以往对*的印象,心目中本来就不太多的“英雄”光环瞬间消失。本以为这部在2014年8月才全部公开的少帅九十多岁时口述的历史承载着许多民国时期鲜为人知,触目惊心的大历史故事,却不料大都是些鲜为人知,风花雪月的大人物故事。
晚年评价自己“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的少帅,有着和清乾隆朝名臣纪晓岚一样的信条“生我的,我不敢;我生的,我不淫!”以“把妹”为爱好的*长得帅,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大军阀张作霖之子,自然不缺钱;爱好广泛,在那个连开汽车都没有太多人会的年代里,*会开飞机,再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拥有这些连当今中国都少有男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条件的*,“把妹”自然无往而不利。*也自认“把妹”有道,“泡妞”、“吊码子”是自己最拿手的事情。*正经交往的女朋友十一位,还有着不计其数的情人。但不同的是,在那个有钱有势的男人纳妾娶小被视作常事的年代里,风流少帅也只有于凤至和赵一荻两房。后来被*期间的*,因信奉基督教,所以决定坚守一夫一妻无妾制(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于是正式书信给于凤至离婚,赵一荻成为正妻。也许*不知道该对谁负责!也从来没想过对这些与他风花雪月的女人负责!
总觉着喜爱风花雪月的少帅打心底并不想成为一方豪杰,一军统帅。*不止一次的表示,东北军是压在他身上的担子,羁绊了他风一样步伐。他也曾尝试摆脱这种束缚,在西安事变后,他终于摆脱了东北军的束缚,却迎来了对人生*的限制。抛开别的不看,作为一方领袖,其素质,相较其父张作霖是远远不足的。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继任奉军最高统帅,东北地区最高*,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撤出东北。仅仅三年的时间,小张就把父亲老张经营了十余年的东北拱手相让给了和他有杀父之仇的日本。这三年时间里,小张先后办了东北易帜、中东路事件、中原大战三件大事。其中只有在中原大战中,小张才表现出了一些老张原来“坐东北而虎视天下”的雄才。其余事件,都透露着他的各种不成熟。
也许可以说“东北易帜”的根本是*对日本的国仇家恨和对国家统一的期望,但是作为一方领袖,应该做的是如何让自己领导的*的利益最大化。随后中原大战和九一八事变也证明,“国仇家恨”和“维护国家统一”只不过一个幌子。*真正缺乏的除了对外界形势认知不足的雄才之外,还正是那份“家国情怀”的责任感。
*对南京国民*的认识是不到位的,蒋介石急于做统一中国的领袖。但蒋介石*从来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过中国,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从未改变,也不仅仅是针对*,只是因时局事态不同而有轻重缓急罢了。*对蒋介石的绝对服从并没有让蒋介石对东北军有多放心,中东路事件和后来西安事变前的剿共证明:蒋介石就是想让苏联红军、*红军与东北军在对抗中互相消耗,然后坐收渔利。
东北易帜前,奉军内部并不是没有人提醒*易帜的策略,和易帜的后果,张作霖的老谋士杨宇霆向*提出了一套间于齐楚的方案,总结一下,大致意思是:以*威胁南京,以易帜威胁日本。假易帜,假*,转嫁压力,从而确保,奉军对东北的控制和在东北利益最大化。这其实是一则保全东北和奉军的最好办法,*非但不听,加之对杨宇霆这位前朝老臣总是摆出长辈架子的厌恶,于是将杨宇霆和另一位张作霖在位时期的老臣重臣常荫槐一起杀了。
中东路事件被蒋介石坑了以后,*不知是看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还是长了心眼。1930年的中原大战,*利用这次军阀混战,坐收渔利,兵不血刃的成为了民国二把手。如果*真心维护国家统一,就应该二话不说的带着东北军出关同蒋介石一起干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然而*并不是这么做的,中原大战从头至尾,*的态度就很暧昧。当然,一心一意跟着蒋介石干也未必有好处。对于双方的拉拢,*一直在讨巧,一直在观察哪方胜算更大,等待哪方给出更高的价码。最终,冯玉祥的西北军倒戈使蒋介石获得胜利,*也不失时机的率东北军出关,接手控制中国北方,从而成为了中国北方的实际最高*。
然而好景不长,*民国二把手的椅子还没坐热,中原大战结束仅一年后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除了又一次暴露*对形势认知能力差的短板外,还让他背上了“不抵抗将军”和“卖国贼”的称号。就算在东三省的放弃抵抗可以理解为对形势的估计失误,但是在东北失守,日军意图昭然若揭后,日军侵占绥远和热河的时候,*依旧下令放弃抵抗就让人费解了。各项史料和*本人的*也证实,“放弃抵抗”不是南京*的命令,而是*自己的主张。*当时有决策北方一切军政要务的权力,手上有当时装备精良的东北军,“放弃抵抗,拱手相让”和“抵抗了,守不住”是有本质上区别的。从忠孝节义的角度来讲,*对东三省的直接放弃是对老帅张作霖创下基业的不负责、是对东北人民的不负责。东北落入日本人之手后,日本就有了原本属于张家父子的“坐东北而虎视天下”的优越条件,东北地区成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大后方,使得以后的抗日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后来的西安事变,说是*赎罪也好,洗刷骂名也罢,形势所迫也成。众说纷纭,但是不能否认“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西安事变”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然而,西安事变后,*的所作所为,就像在外阅女无数,风流倜傥的他对一生挚爱着他的两房夫人于凤至、赵一荻以及所有的女朋友和情人一样。他不知该对谁负责,或者从来就没想过负责。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本着对蒋介石负责到底的态度,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他不是不知道此举凶多吉少,连宋美龄都劝*不要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但是少帅一意孤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涯自此开始。且不论*当时是什么想法,至少他没有替他带出关的,也是他最应该负责的东北军的未来想过。他这一走东北军群龙无首,群龙无首的东北军自然还要面对蒋介石的各种打压、排挤。于是,东北军遣散的遣散,降日的降日。东北军这支本与日本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的军队,成为了降日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考虑到东北军这样的结局,*的离去算不算负责任呢?他到底该对谁负责?
纵观*的一生,虽然活了一个世纪,其精彩之处却在二十一岁到三十六这十五年的时间里,自继承东北到西安事变,他的所作所为总有种和宋襄公相似的感觉,追求和标榜着一些事物,却没有对自己最应该负责的人或事负责到底。*是被历史选中的,选中他成为东北王的继承人,然而他似乎不太情愿。可是历史并没打算放过他,又选中他背负不抵抗将军的骂名,选中他做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了不起的事情之一。他不负责的做了惊天动地大事。但相比这些大事,他似乎更喜爱那些风花雪月,更喜欢做“国民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