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是怎样的皇帝?汉武帝功过是非简介

汉武帝确实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作为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伟略真正的使中华民族世代光荣。《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汉武帝不正体现出威严和明智么。汉武帝刘彻,原名刘彘,立为太子时改名为彻,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7岁即位在位时间54年,应该算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比较久的一位皇帝了。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即使是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被汉武帝阉割后,太史公依旧能够很客观地评价汉武帝,在《史记》中不吝惜辞藻描写他精明能干的一面,而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汉武帝也是有批评有赞赏的,几位著名的史学家都对汉武帝的评价有褒有贬,历来在众人口中都是褒贬不一的。

首先我们要肯定汉武帝自从16岁即位以来是做了很多好事的,他吸取前秦亡国的教训,在文景之治的背景之下,继续休养生息,发展国家的经济、文化,加强对盐铁的管理,以此来巩固*集权的统治,同时主动出征匈奴,期望改变长久以来对匈奴和亲的被动局面。

公元前129年,匈奴南下,汉武帝派卫青迎击匈奴,首次出战就担此重任的卫青,在战场上展示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不仅英勇善战,还颇有策略,在战场上谋划大局以求周全,卫青要让每一次战争尽量赢得漂亮,要尽可能都争取胜利,即使失败也力保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一次出征的卫青,向汉武帝昭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能力还有汉武帝识人的慧眼,此次作战卫青为车骑将军带一路军队,其余三路均告失败,只有卫青一路胜利,汉武帝看到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自己果然没看错便加封卫青关内侯。

公元前128年,匈奴再次南下,来势汹汹,定是有备而来,匈奴军队在边塞入关的过程中,一路侵占良田屋舍,烧杀抢夺,无所不为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先派李广镇守要塞地区,狡猾的匈奴又躲过了李广镇守的地区,绕道入塞,于是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迂回到匈奴背后攻击,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英勇的卫青身披铠甲直奔匈奴驻地,长驱而入,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大力量再次攻击汉朝,这也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准备这一场最大最激烈的交锋,武帝派卫青率四万大军进攻匈奴一直盘踞的黄河河套地区,卫青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隔断匈奴各个部落首领之间的联系,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而在击破匈奴部落的同时在他们盘踞的地方修建防御之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此后的几年,匈奴虽然被压制,但是游牧民族的血性和野性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反抗,不甘心的匈奴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是却节节败退,元朔六年(公元前124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这一次的出征对匈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经过这一战,匈奴的*基本就被消灭了,再也没有实力轻易入关了。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出击,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汉武帝既是君王又是普通人,他拥有君王远大的政治目光,十分惜才又有识人才的慧眼,他也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是你有才都可能为国家所用,卫青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卫青出身奴隶,但是能力过人依然破格提拔,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能够包容奇才,比如东方朔,让朝堂变得十分生动幽默,随后遇到了司马迁,这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王朝是无数的人才铸就的。

然而,汉武帝也是一介凡人,拥有尘世间的烦恼,他也会大喜大怒,穷兵黩武,按照自己的喜好废立妃子,为了一匹宝马不惜牺牲几万人,也做了很多错事,但不能对他盖棺而定,他也是普通人不是圣人,人性本来就复杂,我们无法使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任何人。

不可否认,汉武帝刘彻为国家树立起了一个威严;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