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怎样登上皇位的?刘邦又为何杀掉功臣

在争夺天下时,刘邦确实有过些上不了台面的举动,比如与项羽率领的楚军交战兵败后,为了逃跑不惜舍弃自己的家人。但不可否认他最后成就了霸业。

他是反秦义军中第一个意识到了在秦末天下大乱之时,战国时旧式的贵族政治已经结束,而能否争取平民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他制定的符合了平民阶级政治期望的政策,取得了较为广泛的支持,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确实非常会用人。

秦亡之后群雄并起,一些战国时旧贵族和新豪杰迅速成了军阀,天下成为他们争夺的战场。霸王项羽眼里,群雄争战应该是高贵的六国贵族后代进行的一次勇敢者对秦国的复仇游戏。他不在意民众的生死,更不在意民众的看法,烧杀不断,”所过多殘灭“,当时的秦子民以为项羽是个明主,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刘邦却比较重视平民,也比较重视军纪,注意收揽民心,对民众的征发不多,所以刘邦更加得民心;其次,刘邦有一群得力的干将,他善于用人而不看出身,让很多能臣武将心甘情愿为他效命,事实证明,刘邦没有看走眼。汉朝成立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凝聚之前分裂的局面,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日渐强大的匈奴,为汉朝在以后强力的扩张打下基础,使中国的主体民族被至今称为汉族,跟刘邦这位开国皇帝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再者,刘邦的性格宽荣,很会处理与臣民间的关系,虽市侩却恭敬慈爱。这些因素都是刘邦比诸王更适合坐上宝座的原因。

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有萧何、张良、韩信、樊哙等人。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

异姓王难以把控,而另一方面,异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往往不会满足分封的结果,导致一人叛变整个局势便失控,诸王被诛,每人都有谋反的举动。自古臣子威胁到皇权,哪有善终的道理,必定是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汉朝除了那几个异姓诸侯王之外,功臣多以善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