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战绩 夏侯渊 出来混就得不要命

夏侯渊,曹操老婆的妹夫,一生都是跟着曹老大混,为他坐牢、为他挡箭,因为善于发动闪电战而成为一代名将,可惜勇猛有余,而机智不足,最后黄忠发动突袭,被杀于定军山。夏侯渊,字妙才,安徽亳(读bo)州人,夏侯渊的老婆是曹操妻子的妹妹,读起来有点拗口,简单来说,夏侯渊和曹操是亲戚,当时夏侯家和曹家,都是亳州本地的大家族,世代联姻,你家的姑娘嫁给我,我的姑娘嫁给你,就是这么回事儿。老曹家,到了曹腾这一辈,算是出人头地了,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作为中常侍,有权有势,而曹操呢,成名很早,年纪不大,就整天和四世三公的袁绍他们混在一起,是好朋友,不久,又作为典军校尉,开始在京城崭露头角,后来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进入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就回了老家亳州。

这么有个性的姐夫,没有一官半职的夏侯渊,非常崇拜。

从小到大,我们身边,总是会有那么几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天生的领导力,小时候,叫孩子王,最有名的就是刘邦,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但是出去,照样有一群小子,老大老大的叫着,很明显,曹操也有这样一种领导力,夏侯渊、夏侯惇兄弟俩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混。

在古代,人的价值标准是忠孝两全,但是出来混,还有一条行为准则就是义气,70-80年代,香港的古惑仔横行的时候,有义气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所尊敬,叫一声大哥,这些人为了朋友,往往抛妻弃子,只为朋友两肋插刀,按照这个标准,如果夏侯渊出来混,肯定是这些古惑仔的祖师。

英雄本色:

那一年,曹操还年轻,是不是17岁,就不记得了,总之,他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希望闯一番事业,留一个好名声,却得罪了朝廷权贵,得知消息的曹操,连夜跑回了老家,想避避风头。刚到家门口,追兵就来了:小子,犯了事,还想跑,跟着我们回衙门吧。正当衙役带着铁链去曹操家抓人的时候,夏侯渊出现了,哥们义气啊:那啥,是我干的,要杀,杀我吧。本来,这些当官的也有点担心,杀了曹操,曹嵩的面子上不好看,毕竟现在曹嵩继承了曹腾老爷子的一切爵位,这倒好,来个不怕死的,给曹嵩一个顺水人情,就把夏侯渊给扔进了牢里。

当然,夏侯渊最后也没死,整部三国演义,最牛逼的人物,是曹操,人生大赢家,要地位有地位,要女人有女人,就算刘备、孙权,甚至皇帝,对他都得点头哈腰,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随便让自己的兄弟去送死。

在整部三国演义里,这些猛将似乎天天喝酒吃肉,其实在曹操发达之前,夏侯渊过的也很不容易,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夏侯渊讲哥们义气啊,他还有个亲弟弟,可惜因为战乱,只留下了一个女儿,但是家里就这么点吃的,一家人实在没办法,最后,夏侯渊抛弃了自己的小儿子,只为弟弟留下唯一的血脉,而这个小妹妹,在张飞张翼德的一次大扫荡中,被掳回家,做了压寨夫人,没想到,张飞和夏侯渊还是亲家!

夏侯渊为什么被称为名将

有句古话,叫时势造英雄,其实也就是现在被说烂了的,站在风口上的猪,整个东汉末年,到处都在打仗,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三国时代一大批名将,而夏侯渊就是其中之一,夏侯将军赖以成名的绝技,就是善于利用骑兵,闪电战。闪电战是二战时期,德国人古德里安创造的战争方式,利用飞机摧毁对方的指挥系统,然后快速推进,波兰战争,就是闪电战的著名战役,德国军队只用了一个月,死了3万人,就消灭了波兰80万军队,曾经号称,27天征服波兰,1天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征服比利时,39天就征服了“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孙子兵法里,关于闪电战是这么写的:进而不可御者,速也。

闪电战:

我们来看看,夏侯渊的战绩:

1、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8月,曹操派于禁攻打反叛的昌豨(读 changxi),打不过,后来又派了夏侯渊,夏侯渊攻克昌豨据点十几座,最后昌豨投降被杀;

2、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10月,黄巾军徐和、司马俱在济南、乐安等地,*,夏侯渊斩徐和;

3、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讨伐孙权时,庐江人陈兰、梅成、雷绪等反叛,曹操命夏侯渊回军平叛;

4、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侯渊大破韩遂于略阳;

5、同年,夏侯渊乘胜围攻兴国,灭了兴国氐王阿贵;

6、公元214年十月,夏侯渊再次出击,仅一个月,就消灭了兵强马壮,为乱三十余年的陇西人宋建;

夏侯渊是使用骑兵的高手,所以每次曹操和羌族谈判,护卫在左右,震慑胡人的,还是夏侯渊,在曹操的军队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

夏侯渊是怎么死的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二月,张鲁被曹操打败后,夏侯渊镇守汉中,直接与刘备对抗。

当时,刘备进军阳平关,从阳平南渡沔水沿山前进,并在定军山依山立营,然后声东击西,利用优势兵力,进攻张郃,当夏侯渊分兵去救时,刘备派遣黄忠居高临下,发动猛攻,夏侯渊战死。

曹操对夏侯渊的评价是这样的: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可惜一代名将夏侯渊,最后还是这样死在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