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 以成败论英雄 显然比高欢更出色

宇文泰,字黑獭,武川镇人,武川在内蒙古,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名字,历史上,武川作为地名,是从拓跋珪迁徙东部的鲜卑贵族进入边境,防范柔然开始的,而宇文泰的先祖,叫宇文陵,是武川镇的第一批居民。宇文世家,原先是南匈奴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融入鲜卑族,成立宇文部落,这是个小部落,实力和慕容部、拓跋部,都不在一个档次上,公元337年,慕容皝建立前燕之后,突然强盛起来,开始不断兼并鲜卑部落,最后,宇文陵作为部落酋长,跟随慕容家族,转战中原。公元397年,拓跋珪灭后燕,将慕容家族的核心成员迁往平城,便于控制,而慕容家族的余党,宇文陵,则被安排在了武川,作为防备柔然的主力。

随着六镇战略地位的不断下降,*,最先在怀荒镇爆发,随后破六韩拔陵响应,攻占沃野镇,而宇文家族跟随的老大,叫鲜于修礼,六镇起义失败后,作为降卒,被安置在河北左人城,不久再次*,和柔玄镇的杜洛周相互配合,转战河北。

队伍越带越大,到了十万大军的时候,鲜于修礼的个人能力跟不上了,被部下元洪业刺杀,但是好日子没过几天,元洪业身边忽然冒出个葛荣,葛荣杀将夺权之后,开始领导整支起义军,此后攻占大半个河北,成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土皇帝,这时,距离尔朱荣平定河北,还有两年。

幸运的是,宇文泰经历了这多战役,依然活着,公元528年,尔朱荣在相州打败葛荣,收编军队,宇文泰的顶头上司,变成了贺拔岳,进入晋阳,成为官军。

贺拔岳,纯正的太学生,六镇起义的时候,贺拔岳是怀朔镇的军区老大,后来辗转进入了尔朱荣体系,平定万俟丑奴的关陇*,宇文泰跟着贺拔岳,完成了名将的第一堂课,兵法理论:

“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爱施好士。初为太学生。及长,能左右驰射,骁果绝人。不读兵书,而暗与之合,识者咸异之。”-《北史·贺拔岳传》

532年,高欢打败内部不和的尔朱家族,成为北魏新晋权臣,唯一还有点实力,可以和高欢掰掰手腕的,就只有贺拔岳,当时身上挑着二十个州的军区司令,老人家也不容易,仗打了一辈子,最后却不是死在战场上。

在雍州,贺拔岳有个将领,叫侯莫陈悦,侯莫陈是姓,单名一个悦字,祖居河西,拜尔朱荣为Godfather之后,成了小弟,因为作战勇猛,随着军功慢慢升上了大都督,名义上受贺拔岳节制。

侯莫陈很清楚,在官场上,如果还想更进一步,贺拔岳永远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刚好,高欢的亲信翟嵩出使关中.

自从打败尔朱家族之后,高欢的离间计运用的更加炉火纯青,侯莫陈的野心,高欢有能力满足,而他们的共同敌人,就是贺拔岳,合作水到渠成。

贺拔岳在战场上,什么兵者诡道,用的非常好,对于政治,却始终没什么嗅觉,这一年是公元534年,贺拔岳需要讨伐在相州的曹泥,在他的布置中,侯莫陈是先锋的第一人选。

不知道是讨论战术,还是什么原因,在侯莫陈的请求下,贺拔岳进入了老侯的军营,之后再也没有出来。

本来是杀将夺权,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的好事,这方面葛荣是专家,侯莫陈档次就低了点,贺拔岳是个好领导,战士们心里是矛盾的,要不要反呢,没人当老大也成不了事,群龙无首。黑暗中,有双眼睛始终冷漠的看着这一切,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收拾这个乱局,在部落里,宇文泰就是酋长,虽然辗转进入的尔朱体系,但是官位一直不低,当时作为相州刺史的宇文泰,一直是贺拔岳身边的亲信,在取得贺拔岳嫡系部队的信任之后,迅速带上家伙,准备找侯莫陈复仇。侯莫陈悦的野心很大,但是能力只适合当一个冲锋陷阵的将领,面对宇文泰的步步紧逼,乱了方寸,侯莫陈有个亲信叫李景和,看着形势不对,提前投降了宇文泰,里应外合,逼的侯莫陈悦只能上吊自杀。

顺利接收贺拔岳的军队之后,宇文泰将孝武帝,从洛阳接到了大本营长安,仿效曹魏,挟天子以令天下,正式和高欢决裂,作为应对,高欢辅助孝静帝元善见即位,都城建在邺城,史称东魏,自然宇文泰的就成了西魏,一百多年历史的北魏,结束。

北魏分成了两半,当然不是平均分配,占大头的是高欢,打败尔朱兆之后,尔朱家族的军队大部分纳入高欢旗下,实力比宇文泰高出了一个等级,宇文泰退守长安。

孙子兵法有云: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于是,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35年,东西魏第一次大战拉开帷幕,战争很有名,叫潼关之战。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将时间拉长到整个中国历史,潼关也是名声在外,位列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排名第一的是谁?

当然,对军事有点了解的都知道,守关最重要的是人,特别是守关的将领和士兵,最近在整理孙膑兵法,更新在我的博客上,原文解析都有。

公元534年,孝武帝不爽高欢对自己指手画脚,作为皇帝,是有尊严的,于是集合了些部队,想找高欢摊牌,老高手握重兵,完全没将孝武帝放在眼里,先发制人,直接把孝武帝赶到了宇文泰那里。

孝武帝,本名叫元修,当时只有24岁,年轻气盛,更重要的是,对于孝武帝和高欢的决裂,有一个人始终站在孝武帝这边,作为声援,他还派兵进驻前线,更派了一支部队,进驻洛阳。

后来战役失败,元修跟着宇文泰的部队,半推半就,去了关中,而高欢一路追到潼关,但是好不容易把潼关给攻破了,南朝那边有情况了,当时又回到了三国争霸,东魏最强,南朝面积最大,最弱的就算宇文泰的西魏了。

于是老高把潼关交给了行台尚书长史薛瑜,自己赶回晋阳主持大局了,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宇文泰迅速集合部队,还没等薛瑜弄明白潼关的防御体系,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宇文泰就把潼关给夺回来了。

第二年,高欢旗下的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带着部队,又来攻打潼关,宇文泰从六镇起义那会,就已经在战场上厮杀了,可谓身经百战,司马子如只是个花架子,被宇文泰追着打。

老高很郁闷,当时正在和南朝打的起劲,没想到后院起火,没办法,给南朝赔了点精神损失费,就提着大刀,找宇文泰去了,于是潼关之战爆发。

昨天周末看到篇文章,说马云做来往那会,注定打不过腾讯的微信,因为通讯是腾讯的命根子,一旦其他企业想插足,企鹅就算拼了命也要把你挤出去,潼关之战对于宇文泰来说,没有退路,输了,可能辛苦挣下的基业就没了。每场战争,涉及的情况都很复杂,明争暗斗,信息量很庞大,我们能从史书上看到的,往往只能流于表面,当时高欢分三路大军,攻打宇文泰,高欢自领中路,在蒲坂,牵制宇文泰,另两路攻潼关和上洛(现在的陕西商州)。自从跟着贺拔岳学习了军事理论,宇文泰的名将六堂课都已经毕业,老泰果断放弃和高欢一对一的机会,回军偷袭攻打潼关的窦泰,窦泰兵败自杀,全军覆没,高欢的中路主力没了士气,也只能撤退,就这样,潼关之战,宇文泰赢了。

此后,每隔一两年,东西魏就会爆发一场大规模战役,公元537年的沙苑之战,538年的河桥之战,543年的邙山之战,最后是公元546年的玉壁之战,因为高欢占尽优势,却始终进不了关中,没机会打败宇文泰,在玉壁之战后,很郁闷的去世了。

以成败论英雄,宇文泰显然是个胜利者,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影响两个朝代,几百年历史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和八柱国。

讲制度,内容就多了,简单点理解就是,当时北魏能当兵打仗的,都是鲜卑人,汉人只能当农民,没有战斗力,但是宇文泰实力太弱,思来想去,决定联合中原世家豪门的力量,于是就有了八柱国。

第一代的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宇文泰是老大,地位超然,元欣是拓跋家族成员,拉进来凑数的,不可能给实权,其他六位,仨汉人,仨鲜卑,分配的很平均。

李虎,比他更有名的,是他孙子,叫李渊,李氏家族本来也是晋朝贵族,晋朝灭亡后,就定居在陇西的成纪,六镇起义后,成为宇文泰身边大将,因为战绩彪炳,成为八柱国。

李虎有八个儿子,老大老二战死,老三李昞就是李渊的父亲,后来李虎被封为唐国公,李昞早逝,被七岁的李渊继承,而一手抚养李渊长大的,是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赵贵,汉人,也是在武川参加的六镇起义,后来辗转进入贺拔岳体系,官拜征北将军;李弼,汉人,进入尔朱军队后,在侯莫陈悦下效力,当初宇文泰为贺拔岳报仇,李弼就是宇文泰的内线,和李虎一样,是陇西成纪李氏家族成员;于谨,出生在洛阳,北魏正规军的背景,官拜征北大将军,高欢打败尔朱家族后,于谨逃往关中,长于计谋,什么孙子兵法,背的有模有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定都长安,最先就是于谨向宇文泰献的计策;

独孤信,也是六镇起义出身,跟着宇文泰混后,镇守荆州,被高欢打败,投奔了南朝三年,此后跑回西魏,后来因为谋反罪名被杀。

独孤信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因为他的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建立北周的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七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成为皇后,也就是后来抚养李渊的独孤伽罗。

人脉太广,历来被皇帝忌讳,独孤信用三个女儿,将四个家族捆绑起来,谋反被杀,好像也没那么简单。

最后一个侯莫陈崇,名字和侯莫陈悦有点像,应该来自同一个家族,不过为贺拔岳报仇那会,侯莫陈崇是站在宇文泰这边的。

这六大柱国下面,各有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可以开两个府,每府可以统领一支军队,总共24支军队,这就是传说中府兵制度的由来,府是一个独立的衙门,人事任免什么的,可以自己决定,类似于家将。

这是一种全新的门阀体系,从西魏,经历北周和隋朝,一直延续到唐朝的武则天时期,为了打击李氏家族,府兵八柱国,才开始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