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是做什么的

写作技巧
有的编辑认为编辑稿件就是这样,一点技巧都没有,就抢稿编辑。编辑了一段时间,发现稿子有问题,根本用不上,或者编辑完发现前面应该保留的东西被删了。可见,如果不注重剪辑技巧,往往会失去所有的努力。其实编辑和写作都是有技巧的。作者认为,每一篇稿件都要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编写。
浏览整篇文章
浏览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稿件大意来看稿件是否可以发送;看手稿哪里需要砍杀,哪里只需要砍补。
主要浏览方式有:阅读稿件标题、每段开头、每段结尾、稿件结尾。题目一般是稿件内容高度集中;开头或结尾一般是对稿件内容的总结;每段的开头或结尾通常是一段的大意。所以以上地方一定要慢慢浏览,才能准确理解稿件内容。剩下的地方可以加速快速阅读,目的是找到需要砍杀的地方。
剪下原型
和木工一样,编辑要先把素材剪成空白,再完成。要切原型,必须取三个轴。
一种是剪掉不必要的背景。不必要的背景是指那些人们普遍不关注的背景,或者那些人们普遍关注但已经熟悉的背景。
二是删减多余的例子。如果一篇稿件中有几个某一类型的例子,除了典型例子以外的例子可以称为冗余例子。因为一个典型的例子足以说明一个问题。
第三,截掉无关的内容。一篇稿子只能有一个主题。不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剪掉,一篇稿子就会出现多个主题,这是违反写作规律的。
手工制作
剩下的必须精心制作。
第一,纠正错别字。错误很容易被发现,迷惑人的眼睛,要仔细分辨。
二是把生僻字改成通俗字。不寻常的词语是一个“路障”,让读者感到恐惧。
第三,注意固定短语,看是否使用不当或被篡改。
第四,注意单词和句子的缩写是否恰当。手稿正文中,某一句第一次出现时,一定不能缩写,否则读者会被两个和尚迷惑。
第五,把病句改得通顺。
第六,注意句子和段落的内部关系是否符合逻辑。
第七,注意计量单位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精炼标题
一篇稿子读不读,取决于稿子的内容。但是内容再好,如果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是没有读者。首先吸引读者的是手稿的标题。因此,制作吸引人的标题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应该专注于制作标题。标题一旦做好,剪辑工作就完成了一半。中国报纸的标题形式很多,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是,制作吸引人的标题是有规则的,就是把稿件中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东西抽出来,做成标题。为了避免题目过长,保证题目内容的完整性,题目、题目、副标题可以同时出现。
仔细阅读
这是编辑对手稿的最后检查,旨在减少或消除错误。重大错误往往是在这个层面上发现的,往往因为忽略了这个层面而被报纸报道。所以这一步要认真对待。仔细阅读,把整篇课文一个字一个字看完,包括题目和标点符号。千万不要看起来和第一步大致一样,而是用怀疑的眼光看混淆的文字。用批判的眼光看写作技巧;我们应该以消极的态度看待稿件的内容,永远不要放过方向错误的稿件。以上五个环节联系紧密,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作用,不能随意扔掉。只要我们按照这五个环节认真去做,在编稿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当然也就能做出漂亮的‘婚纱’了。
自从我开始工作,周围很多人听说我的职业是“编辑”,都会问:哪些书是你写的?你在哪家报纸或杂志上写了哪篇文章?甚至很多作者经常把编辑和校对混为一谈。
的确,很多人不知道编辑是干什么的。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作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只要你想和出版社打交道,或者更直接的说,想出书,你最好先知道编辑是做什么的。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编辑是一项高度独立的工作。除了一些常见的基本功,其实很多编辑的方向、特长、工作方法都是“大同小异”。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一个标准的编辑功能如下:
1.选题策划
即编辑提出出版思路。简单来说,这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出版方向、专业知识、发行渠道等。书市的“风向”,什么“风”吹走了,现在吹什么“风”,接下来可能吹什么“风”等等。说白了就是把握同类书的情况和目标读者;选题的可操作性,包括组稿难度、出版时限、编辑加工难度、发行渠道兼容性、宣传营销难度等。然后做一个选题策划的报告,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书,市场上同类书的情况,作者情况,市场预期,稿件特点,装订形式,营销策略,有的还包括稿件内容总结,提纲,样章等。只有选题真正成熟、可行、市场前景好,才有可能通过出版社的选题研讨会进入下一步操作。
2.征集捐款
这是从幻想到实践的第一步。募捐的方式有很多。传统出版基本上完全依靠编辑的人脉。所以要求编辑有很强的社交能力,手、嘴、腿一定要勤快,就是经常出差参加各种社团、论坛、笔会等。为了结识更多的作者;多给作者打电话,多写信,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同时扩大作者队伍和网络。所以传统的组稿方式是编辑选题策划的报告,然后从自己掌握的作者资源中寻找合适的作者,或者根据稿件的需要结识新的作者。因此,传统出版大多是“手稿”。
现在,编辑工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有了网络,编辑和作者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网络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的稿件,很多编辑完全成了搜索者,只要泡在网上或者跟网站直接挂钩,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及书稿。
  3、审稿
  一部书稿拿到手里以后,首先通读,判断稿件是否符合选题设计思路或者稿件是否具有出版价值。如PASS,进入一审,即责任编辑按照出版规范进行审稿,这里包括政治、思想方面、出版规范方面(编排体例等)、语言文字方面(逻辑、文字、标点等)。如原稿水平较高,编辑则省力一点,如原稿水平较差,那就看编辑怎么做了,负责任的编辑会具体指出书稿中的所有问题,然后回给作者修改,有时候,作者反复修改不好的地方,在经过作者同意后,编辑也会亲自捉刀――这种事我干过很多次了。所以说,编辑经常自诩为“为他人做嫁的工作”。
  正规出版社是“三审三校制”,责任编辑一审完办理发稿手续,然后将书稿、审读意见等提交二审(编辑室主任或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编辑),二审后将书稿及两个审次审读意见提交三审(总编、副总编或具有正高职称以上编辑)。三审通过以后,将书稿交排版公司排版,然后进入校对流程,一校通常是校对排版公司出来的校样与原稿的差异(因为传统印刷都是用铅字排版,很容易出错),然后校样返回给责任编辑,编辑认定校对提出的问题后,退还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二校样,然后给校对,进行二校,还是进行“比校”,然后再给编辑认定、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三校样,最后一校通常由有经验的校对进行读校。然后退还给责任编辑,经认定后,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付印清样、软片,编辑开付印手续,到出版部门准备付印。
  4、装帧
  编辑是一本书的全程操盘手,一般在一审后,就会联系美术编辑做封面,美术编辑会根据责任编辑提的要求和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设计完后由编辑认定,编辑满意了,美术编辑进行拼版,然后出软片。
  版式设计,传统出版里,版式设计一般由出版科人员完成,也是需要由责任编辑提出要求并最后验收。不过现在,一般版式设计也会交给美术编辑甚至责任编辑自己做――这事我也经常干。
  5、付印
  封面、内文软片齐了以后,一起交给出版科,包括用纸、工艺等,在流程中应该都已经确定,由出版科给印刷厂开付印单。出书以后,责任编辑还要核对样书、给作者开稿费、寄样书等。
  6、营销
  这个规模可大可小,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小的营销,可能只需要在出书以后,在媒体或网络发发书评、给发行部门、图书出版年鉴等提供一些文字资料等。
  大的营销,有时候从书稿还没进入流程就开始运作,比如前期造势、制造新闻事件等,到出书以后的作者签售、发行推广会等等,这里手段就太多了。
  7、编辑工作量
  之所以单独提出来说,是因为想让大家明白,编辑一年到底要干多少活。前面的“审稿”里,其实就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出版流程,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琐碎的工作没有来得及说,所以,一本书,如果正常操作的话,按照出版社的标准速度,至少需要两三个月时间。而这还是指普通的本版书,如果向后面说的,搞大营销的话,可能要占编辑更大的精力。而在出版社,一般的编辑一年至少要出版三本以上的本版书,或者有畅销书,能完成出版社的利润指标。所以,编辑这个活,看似不坐班,但实际上,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没有闲着的时候。
  时间不早了,想到这些就先写这些,以后想到了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