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女教授陈衡哲 曾被要求嫁给“官二代”
能坐在民国北大教室,后来影响百年中国的那一批才女真是万幸。生逢乱世,却遇到了中国教育的黄金时代,校长蔡元培一纸聘书,让她们青春时期有幸遇到了一代“才女教母”、中国第一个女教授陈衡哲。
陈衡哲虽然生于常州武进,但祖上却出自湖南一个诗书世家“衡山陈氏”,曾祖母开创了一个家族传统:每个出身或嫁入陈家的女子,“或出于天性或由于环境,都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或多或少的造诣”。父亲自小教她《尔雅》、《黄帝内经》等古籍;母亲庄曜孚是民国享誉全省的女画家,曾在苏州一家女校教书画;姑姑和姨妈们在绘画、诗歌、书法等领域也都各有建树。这种世袭书香家学渊源,给了陈衡哲最好的童年汲取学养的生活环境。
而陈衡哲的舅舅,常州庄思缄对她一生的影响最为关键。在陈衡哲五六岁的启蒙时期,舅舅就给她讲中国以外的世界,还对她说:“一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方是有出息。”
13岁那年,由于求学心切,陈衡哲要求母亲让她到广东舅舅那里去上学。找不到学校,舅舅不但亲自教陈衡哲,还请了一位先生教她初级数学和新时代的卫生知识。每天下午,舅舅骑着马,匆匆回家教她一个小时,然后又匆匆离去。她后来回忆说:“督促我向上,拯救我于屡次灰心失望的深海之中,使我能重新鼓起那水湿了的稚弱的翅膀,再向那生命的渺茫大洋前进者,舅舅实是这样爱护我的两三位尊长中的一位。他常常对我说,世上的人对于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他希望我造命,他也相信我能造命,他相信我能与恶劣的命运搏斗。”
还有就是常熟的姑母。可以说,没有这位姑母的鼓励就不会有后来的北大历史教授。少女陈衡哲的这位“人生领航人”,有着一双锐利慧眼,她本身天才横溢,几乎完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作诗,读史,写魏碑,为人开药方,还烧得一手的好菜。白天侍候公婆,晚上抚育孩子;待到更深人静时,方自己读书写字,常常到晚间三时方上床,明早六时便又起身了。姑母成了“才女贤妻”范本,影响了陈衡哲及其子女,他们个个出类拔萃、成就斐然。
1911年至1914年,是陈衡哲在上海求学的时期。但那时没有理想的学校,且中途被父亲一纸家书召回,让她嫁给一官二代。渴望求知求学的陈衡哲从家里逃婚出来,最为痛苦的时候,她去了常熟姑母家,在姑母的引荐下在一个家塾馆当家教。陈衡哲有文字这样写道:“在那两三年中我所受到的苦痛拂逆的经验,使我对于自己发生了极大的怀疑,使我感到奋斗的无用,感到生命值不得维持下去。在这种情形之下,要不是靠这位姑母,我恐怕将真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
1914年夏天,报纸上一则清华大学向全国招收庚子款首批留美女生的消息,令陈衡哲充满渴望,但她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又是舅舅、姑母支持鼓励才使她赴上海应试,舅舅姑母的眼光一点没错。陈衡哲在各地考生中脱颖而出,以全国第二的成绩成为首批九名清华留美女生中的一员。那年,“造命”的陈衡哲扬帆远航,开始了她的留美生活。
1920年学成回国,她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任,成为现代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当新文学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首先响应拿起笔写白话小说的作家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她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