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淡定的皇帝 兵临城下仍能忙着科举考试
赵匡胤和李煜是历史上两位大名鼎鼎的皇帝。在诸多戏说的电视剧里,二人为了女人斗得天翻地覆,但真实的历史中,那场发生在南京的决定二人命运的北宋灭南唐之战究竟是怎样的呢?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决不允许南唐存在下去,李煜早就知道赵匡胤的野心,但却一直卑躬屈膝,他因何改变主意决心一战?宋军渡过长江时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架通浮桥,可是在李煜看来这是天方夜谭,但恰恰这给了李煜致命一击,这个主意为什么会出自南唐一个内奸之口?南唐在北宋面前明明很乖,以至于赵匡胤竟然找不到攻打南唐的理由,他究竟想出了怎样的霸王借口?最后关头,李煜的内心又经历了怎样痛苦的挣扎?各怀鬼胎赵匡胤是“两面派”
一面采取安抚政策,一面进行战略部署
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的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960年,后周政权的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和平地实现了“太祖代周”,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
随后,赵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内部政局,但在宋的辖区外,北方有契丹族强大的辽国及其控制下的北汉政权;南方有占据江汉一隅的南平、占据湖南14州的武平、据有四川和汉中45州的后蜀、据有岭南60州的南汉、据有江南地区的南唐、据有两浙地区的吴越等割据政权。为终结五代分裂局面,一统天下,赵匡胤必然要发动统一战争,逐个消灭各割据政权。为此,他在采纳诸文臣武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963年到971年间,宋相继消灭了南平、武平、后蜀、南汉。
南唐在南方各国中实力最强。不过,南唐事宋甚恭,使赵匡胤很难找到理由用兵。因此,赵匡胤先夺取其周边诸国,形成对南唐的包围态势,然后寻找时机和借口消灭南唐。在消灭南平、武平、后蜀、南汉诸政权之前,赵宋一直对南唐采取安抚政策:追谥李煜之父为帝,拨粮救济南唐灾荒,斩杀叛唐降宋的将领,放归南唐降卒数千人等,暂时笼络和稳住了南唐。
北宋伐南唐,核心是要攻克南唐首都金陵。赵匡胤这次进攻南唐的作战部署是“东西对进,合击金陵”。他任曹彬为主帅,潘美为副帅,曹翰为先锋,领兵10万,水陆并进,围攻金陵。曹彬亲率荆湖水军自荆南顺长江而下,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以东长江南岸要点;潘美率步骑集结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准备自和州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间渡江,会合曹彬军东下直攻金陵;京师水军自沛水而下,取道扬州入长江,会合吴越军攻取润州(今江苏镇江),而后与曹彬、潘美军会攻金陵;以吴越王钱俶统率吴越军5万(由宋将丁德裕监军),从东面攻取常州(今江苏常州),配合宋水军夺取润州,会攻金陵;以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王明向鄂州(今湖北武昌)方向进击,牵制江西的南唐军不得东下赴援。
赵匡胤的这一战略部署,与当年晋灭吴、隋灭陈的军事部署,几乎又是同一个翻版。以金陵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其防御的软肋就是长江中游之敌顺江而下,再配合以长江下游当面之敌南渡,几路会攻。
同时,赵匡胤嘱曹彬严肃军纪,用恩信争取民众,不要滥杀无辜、抢掠民财;并尽可能迫使南唐投降,不可急攻城,以减少伤亡。
李煜也做两手准备 一面卑躬屈膝,一面暗中调兵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很不走运的君主。他即位之时,南唐正值淮南败后,国库空虚,朝廷内外惊慌失措。李煜性格文弱,但受命于危难之际,肩负收拾残局的重任,自当义不容辞。
李煜十分清楚,宋、唐之间早晚必有一战,至于其胜败结局,亦已在预料之中。但他仍然希望维持一段暂时的和平,至少使自己得以在有生之年免遭做俘虏的命运。李煜采纳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的建议,奉行“外示威服,内缮甲兵”的策略。一方面,对宋廷恭礼有加,凡遣使入贡,不再自称唐国主,而改称江南国主,把唐国印改为江南国主印,又上表请求宋廷下诏时宜呼李煜之名;在国内,贬损仪制,改诏为教,官职名号亦加改易,避免与宋朝重名,宗室子弟降低封爵。另一方面,他也暗中募兵备战。南唐水寨、战船,布列江岸,形成防线;内地城池,修缮加固;金陵城内,积聚大批粮草,以备坚守。为解决军费问题,他鼓励豪民富商出钱买官,企图以重兵屯守长江中下游南岸各战略要点,准备以经年持久的坚守防御把宋军拖疲、拖垮,迫使宋朝默认南唐偏安一方的局面。
南唐还遣使致书吴越王钱俶,说“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晓以唇亡齿寒之义,望能连兵拒宋。但钱俶认为,眼下不能违背宋朝的旨意,才能避免宋朝找到借口来攻灭吴越。因此钱俶拒绝了李煜的要求,并将此书呈报赵匡胤,表示与南唐划清界限,配合宋军进攻南唐腹地常州的决心不动摇。
974年秋,赵匡胤做好南伐准备以后,派合门使梁迥至金陵,对李煜说:“今岁国家有柴燎之礼,当入助祭。”实际上是示意李煜献地入朝。李没有明确表态。不久,赵匡胤又派中书舍人李穆携诏书出使南唐,劝李煜降宋。
李煜此时已准备认命臣于宋,但陈乔、张洎诸人竭力劝阻。陈乔说:“臣与陛下俱受元宗顾命,今往,必见留(一定被软禁),其若*何(那么国家怎么办)?臣虽死,无以见元宗于九泉矣!”李煜被陈乔激励,便称病拒绝入朝,李煜决心一战。
出奇制胜 赵匡胤命人在长江上搭浮桥
李煜以生病为由拒绝入朝,赵匡胤找到借口,发军10余万,战船数千艘,联合吴越国,进攻南唐。
974年九月,副帅潘美与都虞侯刘遇等先遣部队出发,意在扫除主力前出的障碍,攻占防御要点。十月中旬,北宋大军全线出动。根据主帅曹彬的命令,八作使(如同今工程兵司令)郝守将荆、湘、蜀等地制造的大小舰船全部驶往湖北境内的黄州、蕲州江段集结。曹彬亲率水军自荆南出发,沿长江北岸顺流东下,八作使郝守率预作浮桥用的舰船和构件随后跟进,顺利通过南唐屯兵10万的战略要地湖口。十月廿四日,宋军袭占峡口寨(今安徽贵池西),水陆并进,直取池州(今安徽贵池)。闰十月五日,曹彬率主力渡江南来,南唐池州守将戈彦弃城逃跑。曹彬挥军顺江继进,在铜陵(今安徽铜陵)大破南唐水军,后又连克芜湖(今安徽芜湖市)、当涂(今安徽当涂县)等沿江重镇,距金陵也不远了。
闰十月十八日,宋军水师攻克当涂,进抵采石矶,拟从这里渡江。闰十月廿三日,曹彬率领的宋军主力沿长江南岸水陆并进,击败2万南唐军,夺占要隘采石矶,俘获1000余人,又获战马300余匹。捷报传至汴京,赵匡胤命令将事先在石牌口构建好的浮桥顺江东移至采石,以便驻屯在江北和州(今安徽和县)的潘美先遣部队步骑兵渡江,尽快与曹彬主力部队会合。
李煜以为搭浮桥是异想天开
宋军在长江打造浮桥,实为旷古未有之事。李煜闻讯,询问张洎。张洎回答说:“载籍以来,长江无为梁之事。”李煜心中稍安,说:“吾亦以为儿戏耳。”但南唐迷信老经验,这回吃了大亏。
说起来,事情败在一个叫樊若水的考场失败者身上,而且此人还是南唐人。樊若水因举进士不第,心中怀恨。得知北宋将要南伐,预先扮作渔夫,来往于采石矶长江两岸,测明江面宽度和水深、流速、地质等资料后,跑到汴梁,向赵匡胤献造浮桥以渡大军之计。赵匡胤依计而行,事先在江陵打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备齐竹木绳索和构件。到兴师南伐,由曹彬水军顺流运往石牌口,构造成浮桥后,再整桥漂移至采石矶。时值初冬,长江水枯,水面较窄,宋军在采石江面上用3天时间架设、固定好浮桥。潘美率领步骑自江北经浮桥过江,如履平地。
李煜闻悉,赶紧派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督水师万人,都虞侯杜真领步骑万人,前往采石矶,企图夺占毁坏浮桥。由于兵少力单又互不协同,郑、杜两部先后被宋军击败。潘美率大队步骑从江北由浮桥过江,与曹彬主力会合,合力进逼金陵。与此同时,吴越国亦出兵西向,进攻常州、宣城、润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