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不仅是何应钦福将 也是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

刘峙,字经扶,别号天岳,1892年6月30日(光绪十八年六月初七)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现吉州区)长塘乡庙背村。刘峙幼年丧父,由母亲及叔祖父刘进宽抚养成人。刘峙7岁启蒙于私塾,1905年在启蒙老师刘部荃的帮助下,东渡日本求学。

因同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日本*应清廷要求,取缔中国留学生,刘在东京不到一个星期便被遣送回国。

刘峙返回吉安后,在天主教所办的西学堂学习英文,1907年,投考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肄业,后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加入学生军,守卫武昌,后到南昌充当宪兵。

1912年7月刘峙转学清河镇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4年12月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5月毕业,被分配到冀东开平的巡防旅。数月后南下广东,先入岑春煊的两广都司令部任都司令部上尉部员,后改为上尉参谋,不久到云南滇军朱培德部下任连长。护法运动期间,与陆荣廷及陈炯明作过战。

1924年4月,经何应钦介绍,刘峙任黄埔军官学校战术教官,旋又调校本部参谋处当科长。是年底,黄埔军校成立了教导团,何应钦任第1团团长,刘峙担任该团第2营营长。从此,刘峙与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结成一团。他与顾祝同被时人称为何应钦的“哼哈二将”。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时,刘峙奉命率第2营全体官兵与陈炯明叛军接战于淡水圩及羊塘圃,尤以揭阳县棉湖之役最为惨烈。刘部与友军配合击溃数倍之敌林虎部,获得全胜,继而进占五华与宁梅县。4月,教导团第1、2团合编为*军第1旅,何应钦升任旅长兼第1团团长,刘峙升为教导团第1团团附代理团长职务。6月,滇桂军刘震寰、杨希闵在广州*,围攻大元帅府,刘峙奉令回师戡乱,鏖战不及半日,即将杨刘两部讨平,刘正式升为上校团长。

同年第二次东征,刘峙率领第一团扼守河婆,支援华阳。

敌谢文炳等部万余人向河婆狂攻,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刘亲率所部突入两岸敌军之间,与敌格杀,将其击溃。事后,蒋介石称赞刘峙:“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大关键,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之大幸也。”

1926年2月,刘峙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0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不久升任第一军第2师师长,卫戍广州。3月发生的“中山舰事件”中,刘峙与海军将领欧阳格密切配合,逮捕了中山舰舰长*员李之龙,并将各团中的*党代表、政工人员等一律拘禁。

1927年3月16日,刘峙奉命移驻上海,担任交通警备,四·一二大*中,刘峙充当了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杀害*人的帮凶,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和“八大金刚”之一。

1927年7月下旬,南京*北伐军兵败徐州,总司令蒋介石*下野,部队全线溃退,孙传芳军自8月26日起渡江南侵,昼夜偷渡。到29日夜,孙军渡江部队均聚集龙潭,约达5万余人,据守龙潭以西各险要。为配合李宗仁第七军的军事行动,刘峙带伤亲赴前线指挥,勇猛反击,击溃孙军主力,扭转关键战局,迫使其仓皇向

江岸溃退,当日午后5时完全克复龙潭,已渡江的孙军除一部分逃回北岸外,全部就歼。

不久,刘擢升为第一军军长兼第2师师长,率部移防上海。11月,因孙传芳、张宗昌的部队猛烈反攻,刘峙率部沿津浦线北进,击溃了孙传芳部,相继占领了蚌埠、徐州。刘峙被何应钦誉为“福将”,同年冬兼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继续北伐。刘峙升为第一集团军(蒋介石兼集团军总司令)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指挥各军连续攻克泰安、济南。由于日军挑衅,造成“济南五三*”,蒋介石命令北伐军绕道济河,继而克复平津,完成北伐。以后各军开始缩编,刘峙改任第1师师长。

1929年3月,*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刘峙当选为*执行委员。

不久,蒋桂战争爆发。刘峙、朱绍良的第一、二军被编为第二路军,刘峙任总指挥,沿长江进攻武汉。4月1日,刘峙部攻占黄冈,5日,将桂系部队击溃,进入武汉,刘被任为武汉卫戍司令。不久,刘峙又担任*编遣委员会直辖第二编遣分区主任,指挥湖北境内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