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美女扮“狐狸精”骗财 得手后称缘分已尽失踪
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相对于现代而言,存在更大的局限性,对于一些自然现象,不能科学地解释时,就依托神仙鬼怪,给予迷信的解答,这是历史的局限使然;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人事现象,本来并不神秘费解,却也被人往迷信的方向引导,这种“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做法,不仅闹出笑话,还差点耽误大事。清代才子纪晓岚就遭遇过这么一起。
在西域古城写诗数年后成为“仙诗”
据《阅微草堂笔记》第十六卷记载,纪晓岚当年被贬西北时,曾在那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天下有名的才子,来到神奇美丽的西北,当然不免有文章和诗歌加以记载,这些见闻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多有反映,后来也广为流传,而因为公务比较忙,所以诗歌相对比较少,纪晓岚自己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一百六十多首,而且这些诗都是在从西北回来的途中写就的,“余从军西域时,草奏草檄,日不暇给,遂不复吟咏。或得一联一句,亦过境辄忘。乌鲁木齐杂诗百六十首,皆归途追忆而成。”
纪晓岚有一回在西北和一位姓毛的部下聊天,这位毛老先生是位老员工了,在西北很多年,真可谓“将军白发”,不免有很多感慨,于是跟纪大才子吐槽,讲了很多很多,纪晓岚当时正值被贬,心情也很抑郁,同病相怜,于是题诗一首:“雄心老去渐颓唐,醉卧将军古战场;半夜醒来吹铁笛,满天明月满天霜。”风格苍凉雄劲,满是辛酸,读之令人低徊。这位姓毛的部下是个粗人,不解诗,听了也就听了,没有在意,而纪晓岚的另外一位朋友,名叫杨逢元,听了老纪的这首诗,记在心里,某日在一座西北古城的关帝祠里,他将纪晓岚的这首诗题写在墙壁上,也没有署名,相当于转载了纪晓岚的大作,却没有注明作者和来源。
在古代,对于诗人而言,寺庙和驿站的墙壁,就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朋友圈,凡是题诗,都会引人注目,写得好一点,还会广为转发。例如唐朝的白居易和元稹,就是通过驿站墙壁题诗传达感情,相互致意的。
且说这位杨逢元先生将纪晓岚的即兴之作题写在关帝祠之后,甩手就走了,却不曾想后面的事态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诗写在关帝祠不久,有人经过此处,发现墙壁上的诗,因为他稍通文墨,反复吟咏之后,大为赞赏,再抬头看看神台上关公的威武形象,又看看外面苍茫的西北大漠,这画面给了他过多的灵感,于是脱口而出:“哇,这风格,这品味,凡人哪里写得出来,肯定是神仙题诗。”于是马上转发,当然是口头转发,而且还加上一句:“西北古城,关帝祠中,有神仙题诗,欢迎围观。”如果换在现在,画面可能是这样的:西北古城,惊现外星人题诗,点赞如狂潮。
于是,纪晓岚的这首即兴之作,在雪山大漠古城流传开来,然后又越过河西走廊,一路转发到北京城,在北京城的诗人朋友圈里,也是传得沸沸扬扬,当然,署名不是纪晓岚,而是“神仙”。
纪晓岚对此事也有所闻,然而却没有戳穿,估计是不想扫大家的雅兴,让别人保持一份天真的想象,也算是君子成人之美吧。
后来纪晓岚回到北京,亲朋好友举行欢迎宴会,喝着酒,吃着火锅,朋友圈又向他极力推荐这首诗,而且还热情地问:“老纪,你在西北好几年,应该听说过这首神秘的神仙诗吧,你觉得水平咋样?”纪晓岚实在不忍心看着朋友圈把这条谣言传来传去,于是点破神话,说:“别闹了,什么神仙题诗,是我的原创,杨逢元题壁,素材来自一位姓毛的部下。因为我书法不太好,所以没好意思题在墙壁上,杨先生书法好,但是写诗不擅长,那位部下又不通文墨,我们只是凑合了一下,没想到被你们炒作成神仙诗了。”
谣言被戳破,朋友圈大失所望,大家都发了沉默或者流汗的表情,“乃爽然若失”。
此事虽说是谣传,但毕竟无伤大雅,没什么危害,做个笑话讲一讲也就罢了,然而如果在平常业务中,也迷信神鬼,那可就要误大事了,《阅微草堂笔记》里也有这些例子。
武林高手扮鬼忽悠判案官员
这个故事记录在《阅微草堂笔记》第三卷,说的是一个名叫唐执玉的官员,审一杀人案,证据确凿,凶手就要伏法了。然而,某天晚上,唐执玉独自坐在室内,忽然听到哭泣声,一路到了窗户边。这气氛挺诡异的,于是掀起帘子一看,发现“一鬼浴血跪阶下”,唐大人本来就迷信,相信有鬼神,不由得心里发毛,于是借着吆喝壮胆子,厉声问来者是谁。其实,在他的心里,早就真的把对方当成鬼了。
那个所谓的鬼,在唐执玉面前大声叫屈:杀我的不是大人你现在所判罪的那一个,而是另一个,如果你错判了凶手,那么我“目不瞑也”。唐执玉还在犹豫,对方为了增强故事的可信度,于是来了一个高难度表演,他“嗖”地一声,越过墙壁而去,身手可真够敏捷的。
这位对鬼神深信不疑的官员居然相信了这样恶劣的表演,第二天就提出重新审理此案,提出凶手另有其人,就是晚上“冤鬼”所说的某某。幸亏他的同事和属下还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和唐大人据理力争,认为此案确实没有疑点了,不容推翻,“问官申辩百端,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而一位比较细心的下属发现唐大人今天行事风格不对,估计受了什么外界的影响和刺激,于是私下里问,这位唐大人理直气壮地说:我昨晚碰见了那个被杀人的鬼魂,跪在阶下喊冤,那还能有假吗?这位下属一听就笑了,说:大人,你这个依据也实在太不靠谱了,鬼怪的事情,你能信吗?唐执玉听了,犹豫起来。
这位下属很有专业精神,于是继续问细节:那个所谓的鬼是怎么离开的?唐大人说:越墙而过啊。下属抓住了这个细节,马上揪出漏洞,说:大人啊,传说中的鬼是非物质的东西,他的行动模式应该是快闪,怎么还要*呢?“凡鬼有形而无质,去当奄然而逝,不当*”。这么一提醒,唐大人也明白一下了,于是去勘查现场,发现墙上有泥巴脚印,一路一直到阶梯,这画风简直太没神话色彩了,分明是轻功了得的武林高手被犯人买通来忽悠审判官吏的。真相大白,维持原判,迷信鬼神的唐大人被人当成笑话来讲。
迷信神仙写诗,虽然好笑,但危害还不大,这位唐大人迷信鬼魂喊冤,差点错判案件,危害可就大了。还有一些人也因为迷信,虽然没有耽误公事,却被玩弄感情,也挺尴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