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颗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有些人在做身体检查的时候会发现中性颗粒细胞偏低,于是他们经常会怀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病变,其实当检查到中性颗粒细胞偏低也不一定是器官病变,还要根据别的指标进行诊断,那么中性颗粒细胞是什么意思呢? 中性颗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体内特殊的白细胞,它是机体抵御感染入侵因子的第一道防线。当体内白细胞数量或中性粒细胞数量小于1500/mm‘或750/mm3时就是所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那么,中性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解释。

一、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

2、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

3、慢性理化损伤、机体长期接触铅、汞、苯等;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合霉素;长期接受放射线及放化疗患者。

4、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役性疾病。

5、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等血液病。

6、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

二、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危害:

中性粒细胞偏低会导致 骨髓发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造白细胞组织增生、部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疟疾、黑热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瓦尔登斯特伦病、多发性骨髓瘤、费尔提综合征、贫血(缺铁、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放射线(如:定位治疗)、粒细胞缺乏症(中毒:匹拉咪痛、吩噻嗪、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等;免疫-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三、中性粒细胞偏低怎么办?

一般是这样的,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

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中性颗粒细胞是什么,也知道了中性颗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其他指标一切正常,而只是中性颗粒细胞偏低的话,说明身体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当其他指标有所变化的同时,中性颗粒细胞也偏低的时候,就要引起自身的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