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不住蒋介石还能去哪里?他是这样打算的
*,中国第一大岛,与福建隔海相望,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酷似香蕉叶的岛屿,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在国共双方的角逐鹿死谁手已露端倪的情况下,蒋介石虽不断默念“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的古训,但暗中已不得不开始寻找“退路”了。在败退大陆之前,蒋介石曾去过一次*。也就是那一次,他对*的战略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蒋介石在大陆执政20余年,仅出国访问过4次,其中一半都是在1949年下半年自身岌岌可危时。这时,他走访菲律宾和韩国,首先是意图构建远东地区的反共大同盟;其次则是为万一*不保做打算。
放眼神州,哪里才是他东山再起之地呢?蒋介石曾有多种打算:一是将*军队转到西康,建立以西昌为中心,以西南广大地区为依托的“根据地”,在大陆上继续同*顽抗到底;二是将*撤到海南岛并以此为中心,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依托,坚守*最后的阵地;三是将*撤退到*,以*作为存身之地,进而经营“反攻大陆、*国”的基地。最后一步是流亡菲律宾。经过再三斟酌、反复比较以及后来战局发展的影响,蒋介石最终选中了被美国人誉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作为今后的退身之所。
1946年,菲律宾从美国独立,国民*第二年即与其签订了友好条约。1949年7月10日,蒋介石从台北飞往菲律宾,与菲律宾总统季里诺举行会谈,对中、菲、韩三国的反共联盟进行规划。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季里诺,会不会允许以后中国在菲律宾建立流亡*。季里诺说:“如果蒋氏提出这一计划,我们势将不加拒绝。”7月18日的《*》也以“季里诺允许蒋介石及其亲信流亡菲律宾”为题做了报道,蒋介石坦率地对季里诺说,“国民*迅将*撤离中国本土,而其实现时或将远较预期为早”,季里诺当场同意“蒋*及重要亲信来菲”,只需预先告知“流亡*人员之数量”。1949年美国对蒋介石援助并不积极,甚至想在*找人取代蒋介石,抗日名将孙立人就是目标之一。
驻菲公使陈质平曾奉命告诉孙立人,一旦大陆沦陷,蒋介石不想流亡海外,而要暂居*。如果孙将军不同意的话,蒋介石就只能到菲律宾去了。孙立人听后极为不安,第二天就找到蒋介石,发誓“一切以总裁之命是从”。这件事从侧面说明,蒋介石确是将菲律宾计划为最终归宿。1949年,蒋介石逃到*后,宋美龄正在美国寻求援助。她感到,美国不再支持蒋介石,*无论如何也守不住*。她要蒋介石去瑞士,蒋介石告诉她,*即使攻打*,也需两三天才能登陆,到时离台也来得及,*即使保不住,他也不会到瑞士。对蒋介石来说,幸运的是,后来因朝鲜战争爆发等因素,最终没让他走上流亡国外那条路。
蒋介石在1948年底决定把*作为*最后的去处,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第一次赴*的感性认识,当然此时他的收获只是把*当作支援大陆内战的基地,还没想到会在海岛度过后半生。至于“民心所向”则是蒋介石的错觉,*人民当时欢迎蒋介石,是出自祖国收复*、使*同胞摆脱50年殖民统治的心情,当南京*在*地区横征暴敛、危及民生时,*人民也会起来反抗反动统治。所以在蒋介石视察后不到半年,*即爆发“2·28事件”。
到如今,蒋介石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东海中的宝岛。蒋介石认为*的好处是退可守,进可攻。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万一大陆被*拿了去,凭借海峡天险和自己掌握的海、空军力量,完全可以与当时尚无海、空军的*周旋,以延续香火,积聚力量,待国际形势发生了于己有利的变化时,渡过仅有130公里宽的海峡,从厦门、福州登陆,反攻大陆,卷土重来,再圆自己的帝王梦。蒋介石在第三次下野时说:“我之所以下野,还有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地位的重要。在俄帝集团侵略下,宁可失了整个大陆,而*是不能不保的。如果我不下野,死守南京,那*就不能坚守,亦然不能成为反共抗俄的坚强堡垒。(民国)三十五年我到*看了以后,在日记上记着这样一句话,‘只要有了*,*就无奈我何!’就算整个大陆被*拿去了,只要保着*,我就可以用以恢复大陆。因此,我就不顾一切,毅然决然地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