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做过杀子之事是真的吗 刘统勋的儿子是谁
刘统勋在乾隆元年时得到了提拔,是乾隆的肱骨之臣。他治水有方,挽回了国家的损失,也惩处了贪官污吏,造福了一方百姓。刘统勋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是个难得的好官。
当初,刘统勋得到乾隆的提拔,接连晋升。适逢其母去世,于是刘统勋辞官回家守孝。等到守孝期满,刘统勋便回京任命,负责监察朝中大臣的言行举止。
过了一段时间后,刘统勋就向乾隆上奏折,因为大学士张廷玉与尚书的言行有失。他说:“张廷玉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但是如今步入晚年,却实在是不够谦虚谨慎。朝廷之外,对于他的议论之声已经越来越多了。有人甚至说:“在如今的望族之内,基本可都是张姓和姚姓的人士,又因结为了姻亲,所以难免会有所包庇。所以,恳请陛下在任用张廷玉的时候,多加考虑。至于尚书,他管着六部中的两部,但是遇到部中有事情的时候,往往一意孤行,听不得别人的意见,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请陛下能够指正他行为中有失的地方,让他加以改正。”
乾隆在看到他的奏折之后,回复道:“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如果他们两人没有这些过失,你必定是不会这样说的。他们俩人都担负着朝廷的重责,听到别人的指责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才对。如果因此而心生怨怼,那就失去了一个重臣应有的风度。”
就这样,乾隆听取了刘统勋的谏言,将二人罢免。然后把刘统勋的奏折公开,刘统勋因此而声名大振。
刘统勋简介
刘统勋是乾隆身边的肱骨之臣,他敢于直谏,在这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政绩,深受乾隆的倚重。可惜的是刘统勋操劳过度,在某天上朝的时候哦,卒逝于路上。
刘统勋生于1698年,卒于1773年,其祖父与其父一样,都是进士出身。所以刘统勋生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自幼便受到诗书的熏陶。
刘统勋在康熙年间考取进士,雍正年间历任了各种并不大的官职,直到乾隆时期,才开始得到提拔。也是在那个时候,刘统勋学习了治水之法,成为了一个治水的能臣,造福了万千百姓。
乾隆十一年,刘统勋开始修理河道、治理水患,至此走上了一条漫漫治水之路。从乾隆十一年到乾隆二十一年间,刘统勋在山东赈灾、勘察河道;视察江南江南河岸,并查出河道官员的各种亏空贪污案件,使贪官污吏得到了严厉地制裁;在铜山县修筑堤坝......刘统勋在这十年间,不辞辛苦,历经种种困苦,治理水患无数,造福了无数的百姓。
此后,刘统勋曾多次奉命疏通治理河道,其治水能臣的称谓并不是浪得虚名的。从刘统勋学习治水之后的三十余年间,他一直致力于对水患的治理,既避免了国家的损失,又定期完成而来对河道的维护,消除可各种隐患,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1773年,刘统勋赴早朝时,因操劳过度而不幸卒逝。乾隆亲往吊唁,梗咽出声,并将刘统勋列为了五位阁臣之一。
刘统勋的儿子
刘统勋是乾隆年间的治水能臣,也是乾隆的肱骨之臣。刘统勋为官四十余年刚正不阿,廉洁清正,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一生共有两个儿子,两人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杰出的成就。
刘统勋的长子是刘墉。刘墉与其父一样,以清正廉洁闻名于世。但是他有着极高的书法造诣,还有着浓墨宰相的雅称。
刘墉出身于名门相府,家里世代为官,对于为官之道,从小就耳濡目染。加之,在刘统勋的影响之下,刘墉也成为了一代忠臣。
刘墉初入仕途,便秉承着其父的风范,正直干练而又雷厉风行。对各种徇私舞弊或官场恶习加以整治,百姓深受其恩惠。与此同时,刘墉又谨遵皇帝的旨意办事,深受乾隆的赞许。经过多年磨砺,刘墉为官处事的方法虽然渐渐变得和缓,但是严肃认真却一如当初。
乾隆二十七年至乾隆四十七年,这二十年间,刘墉于宦海沉浮。他曾因失察而获罪,后又因其父的关系而被重新起用。在面对和珅之时,刘墉也以模棱两可的态度与其虚以逶迤。
之后多年,刘墉虽然官声渐晦,但是幸好可以善始善终。在处理和珅结党营私的案件时,能不畏强权,历数其罪状,使其得以伏法。
1805年,刘墉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刘统勋的次子是刘堪。刘湛与其父以及其兄不同,他志不在官场,而喜欢舞文弄墨。他的生卒年在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他喜欢读书和画画,善于古隶和山水画。
刘统勋杀子
刘统勋是清朝乾隆时期的重臣,官至宰相。他为官四十多年,但一直都清廉正直,是难得一见的好官。但是却有传言说他曾做过杀子之事,这是真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刘统勋是皇帝的肱骨之臣,历代对他的评价也多是夸赞之词。而关于他杀子之事,也找不到任何的相关记载。所以,关于刘统勋杀子之事应该只是野史,不可轻信。
刘统勋杀子其实是相声桥段立的情节。据说,当年乾隆对刘统勋说:“如果你的儿子长大之后不能做个好官,玷污了你的名声可怎么办?”刘统勋听到乾隆的话后,不知是如何理解了皇帝的意思,回到家后,竟然将他的两个儿子一刀铡死了。刘墉是他最小的儿子,身体灵活矫捷,趁刘统勋不备就跑了出去。慌忙逃跑的时候,一不小心撞到了太后。年幼的刘墉在惊魂未定之下,嚎啕大哭。待问明了原因之后,盛怒的太后跑去责问乾隆,并亲自出面保下了刘墉,刘墉这才救回了一条小命。
当然以上的种种情节并不可信。因为在历史上,刘墉并不是刘统勋的幼子,而是长子,所以关于刘墉逃跑之类的种种情节应该都是虚构出来的。
刘统勋是乾隆所倚重的重臣,他直言敢谏,是治水能臣。1773年,刘统勋在去上朝的路上卒逝。乾隆闻讯后忍不住哭泣出声,哀叹失去了一位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