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马超为何要害死自己全家二百口人?

马超,小说中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超是典型的高富帅,武艺超群,粉丝无数。

以至于民间多以马超赵云两位将军做门神。

但是,在历史上,马超的名声并没有那么好,相反,在当时人眼中,马超恐怕还是一个薄情寡义,甚至是背叛祖宗的人。因为他一家两百余口人就是被他害死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由于受到《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认为,马超起兵反抗曹操,是因为曹操杀了马超父亲马腾以及马家几兄弟。

马超起兵是天公地道的为父报仇。

但是,历史上这个顺序却是反过来的。也就是说,是马超先起兵*,然后曹操才杀马腾及马腾全家。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建安十三年,曹操征马腾入汉*为官,马腾同意,率举家二百余口迁徙邺城。

曹操一开始后代马腾,表奏其为“卫尉”(汉代九卿之一的高官),又封其子皆为将军。

马腾的部队则交给马超继续统率,驻扎在凉州。

建安十六年,马超起兵进攻曹操,结果战败,次年,也就是建安十七年,曹操诛杀马腾及其全族,这就是曹操杀马腾全家二百口血案的典故。

我们现在看这起案件,会发现,真正导致马腾被灭族的恰恰就是马超。若没有他起兵进攻曹操,马家全族就不会被杀。我们可以这样看:马超在起兵之初是否考虑过他父亲及全族的安危呢?或者说,他起兵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事情很明显,父亲及全族人的生命都被当作人质扣押在邺城,马超面临的选择只有两条:第一,顺从曹操,则全家无恙;第二,起兵抗曹,则全家必死。

马超选择了第二种,直接导致全家惨死,也正是因此,马超在当时落下了一个“勇而不仁”的恶名。

王商就对刘璋说:“(马)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脣齿。”

另外,张鲁曾考虑过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马超,但被人劝阻,劝他的人说:“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

意思很明白:马超连自己的骨肉血亲都不爱护,又怎么会爱别人呢?

在汉代,孝道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父母血亲是必须爱护的,否则这个人就和禽兽无异,马超致自己父母血亲于不顾,导致灭族,在当时人眼中,马超几乎就是畜生一般。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马超究竟为何要不顾家人安危,执意起兵*呢?

原因无非有两个:第一,马超为了篡夺军权,故意起兵害死父亲,这样他就可以做凉州马家军真正的主人;第二,马超因其它原因不得不*。

对于第一点,我们没有证据证明马超是为了夺权借刀杀人,反倒是马超家族被杀后,他顿足捶胸,几次吐血,直到他死还念念不忘这件事。可见,马超与他父亲是有感情的,故意起兵害死父亲,不足采信。

排除了第一点,就只剩下第二点:马超是因为其它原因*。

是什么原因呢?被人怂恿?被人逼迫?又或是被人利诱?

其实在《三国志》已经有了答案。

[email protected],建安十六年,曹操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军事部署。

他命关中主将钟繇,汇合夏侯渊主力,以讨伐汉中张鲁的名义,做军事调动。

《武帝纪》记载: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锺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钟繇、夏侯渊的曹军,随时可以出其不意进攻凉州,直接威胁马超、韩遂。

曹操是以讨伐张鲁的名义,却有暗中袭击马超的图谋(估计曹操事先令人散布了谣言)。

我们说的直白一点:曹操是在逼马超*!

这种局面下,马超若不反,则需要听从曹操号令,这样就必然被钟繇、夏侯渊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马超若反,则背上了背叛父亲,欺师灭祖的骂名!

可以说,这种局面下,马超反也不是不反也不是,进退两难。

最终,马超中计,他不愿束手待毙,遂起兵反曹。

[email protected]: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

结果,曹操亲率主力与马超对战,在渭水大破凉州军,后又派夏侯渊一举荡平了西部,解决了盘踞在自己身后的巨大威胁。马腾一族也就是在此时被灭门。

一代骁将马超马孟起,早年威震西北,威名赫赫。最后却如丧家之犬,奔入蜀中,寄寓在刘备麾下。

由于他的起兵导致家族被灭门,因此落下骂名,不被刘备信任,生命的最后几年,马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三国志》说他:“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

短短九个字,含有马超多少辛酸和痛苦!

蜀汉章武二年,四十七岁的马超含恨而亡,临死前,他给刘备上了一道奏疏,写道:“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意思是:我全家二百多口人几乎被曹操斩尽杀绝,现在只剩下我堂弟马岱继承我马家血脉,我将他托付给陛下您,除此以外我没有别的话了。

从马超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临死前,仍对自己起兵导致家族被灭,耿耿于怀,或许他仍在矛盾,自己到底做错了吗?

或许,这件事错不在马超,而在马腾。人质在敌人手中,无论怎么做,都会落下骂名。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被吕布打的几乎崩溃也绝不送人质给袁绍求取救兵,孙权面对曹操大兵压境坚决不送人质给曹操,这才是明智之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