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钱怎么办
几乎大多数孩子都有过从家里“偷”钱的经历,家长对此非常苦恼。似乎在父母眼里,好孩子是不会从家里“偷”钱的,偷是一个素质不好的动词。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在成人世界里,从家里“偷”钱,并不是成人规则下的偷。孩子只是在他认识的地方悄悄的把家里的钱拿走。注意,这里的“偷”和“拿”,透露出孩子没有被规则束缚,不理解成人世界的规则。
为什么孩子会“偷”家里的钱?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1.孩子们需要钱来购物。一般偷钱的孩子几乎都是6岁以上。此时的孩子已经享受到了金钱带来的一些满足感。有需求的时候,想买零食,就会想到要钱。
2.父母没有照顾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购物需求,在零花钱的分配上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父母也没有接受过适当的教育。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渐要和父母“划清界限”,从身体断奶到精神断奶。当父母发现孩子一点一点接触社会,比如上学、交朋友,就要慢慢告诉孩子成人世界的规则,“偷钱”
一方面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观念。帮助孩子区分物品的物权,引导孩子建立“你的”、“我的”、“他的”等概念。比如在家里,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父亲的,什么是母亲的,什么是孩子的。在幼儿园或者学校,老师也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学校,什么是给孩子自己的。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或角落活动引导孩子正确培养“物权”观念。
那么发现孩子“偷钱”怎么办?
1.记住一个原则——私下解决,不要打骂孩子,不要让孩子当众认错
一旦发现孩子偷窃,要打骂孩子或当众责令孩子认错,并训斥孩子,防止孩子再犯。其实这是在羞辱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自卑和羞耻,让孩子对成年人失去信任。事后不要翻旧账,反复追求,随意套用。如果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反复提起,也不要查出孩子拿了什么,直接说“你这又是从哪里偷的”,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随意把事情告诉别人,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尊重孩子,不要急于评判他的好坏。”
2.与其教育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我之前说过,大部分孩子“偷”钱,是因为花钱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基于此,家长不妨重新审视一下孩子的零花钱是否合理。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零花钱。小时候也偷家里的钱买零食。被我妈发现后,我妈让我帮忙洗碗,一次刷*钱。虽然没刷几天,但再也没从家里偷过。如果零花钱的分配更合适,那么父母就可以回忆自己平时的购物是否奢侈,让孩子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如果是,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如果孩子认为家里的钱可以花,但父母又找不到生气,那么就要郑重的告诉孩子,钱是父母的,不能随便拿,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习惯性盗窃。如果家长发现这种情况频繁严重,最好及时就医,提前治疗。
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孩子来说,金钱的“吸引力”都是非常大的。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孩子的思维为基础,按照大人的方法去做。尊重孩子是第一要务。加油!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首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孩子为什么要偷钱?偷钱怎么了?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话,鼓励孩子说实话。不要骂人,不要打孩子,不要给孩子贴贼的标签。你的孩子很难说出真相。
记住:保持平和的心态,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不要用审讯小偷的态度来审讯我们的孩子。
第二,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害。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叫偷窃,在现代社会是违法的。如果成年后有这样的行为,严重的情况需要判刑,让孩子明白其危害性。同时,告诉孩子父母对这件事的看法。
第三,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念。告诉孩子,钱来之不易;没钱就找父母帮忙,而不是伸手去偷去抢;货币要通过正式收购等方式进行交换。并对孩子进行理财观念和产权的启蒙教育。
4.给孩子爱的惩罚。在知乎上关于偷钱的帖子里,最受好评的回答是写一个泰国妈妈让孩子捡垃圾,理解自己的错误。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母亲的不断陪伴和支持。孩子在被惩罚的时候,父母要一直陪着他弥补这个错误。
5.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帮助他们制定支出计划。孩子偷钱是因为手里没钱。如果你为孩子制定一个花钱的计划,只要孩子手里有钱,自然不会再犯错误。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父子拥抱
对于孩子的行为偏差,大部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每一个坏习惯的背后,都有一声因缺乏爱而痛苦的呼喊。
面对孩子偷钱,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严肃处理。
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可以在父母的陪伴和照顾下,更好地走向自己的生活。
关于作者:马,一个可爱女孩的母亲,署名标题号。
这个头条号有30多位具有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亲子沟通怎么说)共同推进优质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启动。欢迎关注!
文字|秘籍君
中国教育缺两样东西,一个是性教育,一个是金钱教育。这两种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塑造了孩子的人格。如果家长故意无视,或者发生了就骂,只会适得其反。
朋友的孩子今年10岁,从小就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我的成绩在班里也是有可比性的。我性格开朗大方,从不让朋友太担心。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朋友们开始认为我的孩子学习不好。这是怎么回事?从朋友觉得钱少开始。众所周知,许多人现在没有现金,他们通常在出门的时候给包和魏新钱。朋友也是一样,钱包里只有少量现金。
那天她出去买东西,发现钱包里的钱少了。少不了多少,就十几二十块。一开始她以为是花了或者不小心丢了。但是有时候他们根本不拿出来,钱就变少了。此外,她发现孩子有时会溜进他们家,她怀疑孩子偷了钱。
但是这么大的事件,万一委屈了孩子就不好了。我偷偷检查了孩子的书包,找到了丢失的纸币,从而印证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知道怎么办。就问我怎么解决,既不伤孩子自尊,又能改掉这些坏习惯。
从家里“拿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很多孩子长大后经历的一个环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孩子为什么偷偷拿钱。
孩子上学后,要给零花钱。当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记得增加他们的零花钱。如果零花钱很多,孩子还从家里拿钱,家长问清楚原因后要适当教育。
孩子偷家里的钱,有大有小,有轻有重。父母应该从这些事情中反思自己,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此处添加了圈卡,请在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老婆跟我倾诉,晚上去接表姐的时候发现孩子居然在学校旁边的小超市买了一堆零食。因为表哥和他老婆工作很忙,没什么时间接孩子,她就下班了顺便去接孩子。没想到会看到小孩子买菜的场景。我侄子看到他老婆的时候,明显惊呆了。老婆很生气,问,你哪来的钱?孩子低着头,支支吾吾半天不说话。他回家后,妻子告诉他表哥给他儿子买零食的事。
因为他们两个对孩子管的很严,根本没有零花钱。表哥生气地问儿子钱在哪,孩子怯生生地说是从妈妈钱包里偷的。表哥走上前,给了孩子两巴掌。老婆赶紧把表妹拉到一边,看到孩子被打。当然,她妈妈很生气,很烦躁,特别心疼。
父母可能平时生活工作忙,缺少孩子的陪伴,教育过于严格。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父母应该在心里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沟通,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
首先,孩子有自己的需求
孩子长大了,会有喜欢的东西。看到其他同学买菜,也会很羡慕。例如,当一个男孩看到他的朋友有有趣的变形金刚和汽车时,他也想要它们。女孩们看到年轻的学生买鲜花、洋娃娃和许多美味的食物。但是我没钱买。时间长了,对这种材料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和上面说的我老婆的侄子一样。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会有偷钱的。《儿童早期教育》提到,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觉得世界围绕着自己转,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所以一旦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就想立即实现它。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太严格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有一句话: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成年人明确告诉孩子不要做这种事情后,孩子的反应是去做,其实就是反抗父母的严格控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自主性。
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生活。我会尽力给孩子买最好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想做什么,想买什么,需要父母的同意。但是,大多数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生活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听大人的话,却忘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当我们的父母过度控制我们的孩子时,他们就会偷钱。孩子想摆脱父母的控制,然后拥有自己的独立控制权。
第三,孩子没有完整的道德意识
《孩子:挑战》说:惩罚只能给父母带来想要的短期效果。当父母反复使用惩罚性措施时,显然这种做法是无效的。惩罚和虐待只能让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
十岁左右的孩子道德观念不健全,对善恶是非不清楚。他们还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好与坏的认知也不清晰。所以,孩子偷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道德的。
在网上,一个12岁的广西男孩因偷钱被父亲殴打。男孩不止一次因为偷钱偷东西被父亲打骂。看到这个被打得很惨的孩子,让人很心疼。家长要提前学会教育孩子,一次次打骂,一点教育效果都没有。
当发现孩子有“偷钱”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怒中针对孩子的家暴,一点用都没有。
打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对于孩子偷钱,很多家长会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拉过来就打。然而,父母的这种行为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法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手段。父母经常让步,孩子是不能被打败的。年轻时偷针,长大后偷金,一定要好好揍他一顿,让他记住这一课。
有个朋友说,小学三年级看到同学,口袋里有钱。也许虚荣心重,也许有点攀比心理,他偷偷在家里抽屉里拿了两块钱。本来打算在学校炫耀一下,晚上送回去。没想到被我妈发现了,没有解释的余地,直接被我妈打了。
这件事强烈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他觉得自己在母亲面前久久抬不起头来。性格也变得有点压抑,内向,安静。
忽视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说,当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他们必须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加以纠正。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小,只是觉得拿钱很好玩。父母不管教孩子偷钱,就会一味纵容。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品味出问题,不知道做事的底线。父母冷漠的态度让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家长要从根本上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偷钱”。然后耐心的和孩子沟通,满足他合理的物质需求。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改掉偷钱的坏习惯。
适度给孩子一点零花钱
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八九岁以后,父母要多给点心理照顾,适当放开一些零花钱。不要总想着不能少给孩子吃的,穿了用了也不给他零花钱。现在是孩子们*选择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了。当然,在这个时期,父母也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自己的经济范围内有基本的支配权。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但不要给太多,做好基础控制。
耐心地与孩子交流
父母发现孩子偷了钱,要耐心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知道为什么偷了钱。比如孩子想吃点好吃的,想买父母能力正常范围内的玩具,就满足他的要求。不要对孩子太严格。
父母的言行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指出,父母的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行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父母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偷钱,不要打骂孩子,也不要随便给孩子贴贼、贼的标签。告诉孩子偷钱是不道德的。如果这种行为在成年后是违法的,后果会非常严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诺改正。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9岁的小男孩在放假的时候,用奶奶微信里的钱偷偷买了游戏装备。父母知道后,把真相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然后惩罚孩子在国庆期间捡废品卖钱还。整个假期里,这个男孩一直在捡废品赚钱。他说他可以通过每天捡更多的钱来提前还清债务。
这真是一个明智的家长。这样,他们挽回了体罚带来的伤害,让孩子知道挣钱不容易,犯错了也会改正错误。然后他父母一直陪着他捡垃圾来弥补这个错误。这种以言传身教的教育和惩罚方式,尤其值得我们的父母学习。
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了解你的孩子
知乎的一个网友说,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吃的也很差。有一次,他偷了父亲的钱去买火腿肠和很多自己特别想吃的零食。爸爸知道后,知道他买了很多零食,就问他偷钱买了什么。告诉他以后不要从他爸爸口袋里偷钱,我会给你更多的零花钱。网友说他再也没偷过钱。他父亲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理解、尊重、接纳孩子。对孩子有同理心,从可接受的角度引导孩子。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只有你想要的,人想要的,才能对别人做。父母以春风和雨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思考,从而引导孩子,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来自床边育儿的信息:
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偷钱偷东西,但现实生活中发生了很多这样的事情。所以要让孩子接受认真的教育。可能每个家长的惩罚方式不一样,但主要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一味的打骂解决不了问题。父母应该开动脑筋,用最好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多平台诚邀原作者,资深护婴师,儿童心理学专业二胎妈妈,专注怀孕、育儿、早教、喂养、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此处添加了圈卡,请在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