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 两国厮杀四月 武汉失守 决定中国的命运

1938年夏天,中日双方展开了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为了这次战役,中国倾全国之力,集结了110多万军队。而日本方面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也调集了超过40万军队。这次战役就是武汉会战,此战的胜败关乎着中国的国运。两国军队厮杀了4个月,最终武汉失守,但日军也已经失去了继续进攻的力量。中国的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谁也占不了任何便宜。

一、徐州会战失败,日军两路夹击武汉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的首都南京,并且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在此之后,华北地区与江南地区的日军相互配合,准备一鼓作气围歼华东地区的中国军队。当时华东地区的中国军队在60万人左右,这是中国抗战最后的主力。这些军队一旦被日军消灭,那中国抗战的形势将不堪设想。虽然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样的局部胜利,但无法挽回中国军队被南北夹击的败局。最终,中国最高统帅部命令军队向西面突围。经过一番努力,50余万中国军队车工突出了包围圈。徐州会战堪称中国版的敦刻尔克,但中国抗战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徐州会战之后,日军并没有达到预想的作战目的。为了迫使中国尽快投降,日本决定南北夹击进攻武汉。

日军的计划是北路日军进军河南,然后沿着铁路线直逼武汉;南路日军沿长江逆流而上,两军在武汉外围会师。当时武汉是中国最高统帅部所在地,是中国抗战的中心,重庆只是一个备选方案。根据战略部署的需要,武汉决不能丢。蒋介石调动了一切力量包围武汉,川军、滇军、桂军、粤军纷纷北上。但是为了避免重演南京的覆辙,在战役打响之前,最高统帅部已经命令所有的武汉居民撤离,把武汉变成一座真正的堡垒。为了彻底执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蒋介石调动了所有能够调动的部队。中国军队参战的总兵力达到了110多万,这么多的兵力当然不可能都在武汉周边。此次战役遍及了四个省、两个战区,但战役的目的是为了保卫武汉。

二、北路日军行动迟缓,南路日军遭受重创

为了减缓日军的行进速度,为武汉会战的部署赢得时间,蒋介石命令炸开黄河以水代兵。这一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北路的日军受洪水的影响,前进的速度受到了影响。而南路的日军正沿着长江一线向西挺进,其中日军106师团孤军深入,中国军队看到了绝佳的机会。薛岳指挥中国军队在万家岭一带包围了日军106师团,日军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虽然一再命令其他日军前往增援,但始终被中国军队阻击。不过中国军队后劲不足,最终使106师团成功突围。战役从6月份达到了9月份,日军步步向前推进。一旦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一直是老三样:炮火、战机加毒气。中国军队没有足够的火炮,也没有防毒面具,在被动御敌的情况下损失惨重。

截止1938年10月,日军南北两路军队都已经逼近武汉,蒋介石打算在武汉外围在进行一次比较大的战役之后撤退。但是广州的失守,致使他不得不提前命令撤退。原来为了防御武汉,广东地区的国军精锐已经北调。而广州城与英法两国有着很大的利益,蒋介石认为日本不敢冒着得罪英法两国的风险进攻广州。但是在1938年8月的慕尼黑会议中,英法两国一再对纳粹德国退让,日本看出来两国底气不足。1938年10月中旬,日军突然袭击广州城,广州的中国军队猝不及防只得撤退。广州失守之后,南洋地区的物资就无法通过广州港口进入内陆,此时的武汉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价值。为此,蒋介石命令放弃武汉,退守湖北南部。

三、中国的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此次撤离武汉完全吸取了南京的教训,所有能够拆走的设备全部迁移,无法移动的设备全部炸毁。城中居民全部撤离,把一座空城留给了日本人,这就是焦土政策。大名鼎鼎的汉阳兵工厂和汉阳铁厂被拆的干干净净,一点东西也不留给日军。10月24日晚,蒋介石离开武汉,此时武汉城外的枪声已经密密麻麻。10月26日,日军占领武汉。此战中国军队伤亡21万,日军伤亡4万多人。虽然日军占领了武汉,但是此时的武汉已经是一片废墟。更重要的是由于战线的拉长,日军也成了强弩之末。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再也无力发动30万人以上的大规模进攻,中国的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武汉失守之后,重庆成为了抗战的中心,中日双方围绕着湖南地区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