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抗日女兵成本华受过哪些刑 遗体超震撼
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日本的战历》中的图片注释如此评价道,“昭和13年4月,在中国战场上俘获的中国军队女战士成本华,24岁,对于我军的刑讯,她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经过考证,成本华烈士隶属于国军安徽保安团。
这本画报是日本昭和13年,也就是1938年的5月20日,由日本朝日新闻社出版发行的。画报中,成本华站在一幢木质老房子前,4个日本兵围在她身边,从不同角度打量着她。现场还有两名中国人,一位老者身穿深色长衫,双手拢在袖中,一个高大的小伙子近距离看着成本华,不知是不是成本华的战友,他的眼神分明比别人更为关切、凝重。
照片中她还保留着作为游击队员的装束,只是被卸掉了武装,双手交叉昂首挺立。这张照片上的成本华,笑意更加明显了,真正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但女勇士的斗志更胜于普通的抗敌武器见惯了战争画面和宣传招贴,猛然见到这样的女子,很是让人惊叹:能在虎狼之敌面前不失自信与威严!愿英雄不死,民族自强之精神不死!
图下的日文注释很短:“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她的腰带上带有‘中国女童子军’字样,这名抗日顽固分子没有吐露丝毫军事机密。”
成本华成本华受过哪些刑?成本华之死
其实,成本华并没有受过毒打之刑,而是被日军集体强暴最后被杀害。
1938年,日军在华东捕获了24岁的抗日女战士成本华。日军对成本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轮奸,但据日本的记录“这名抗日顽固分子没有吐露丝毫军事机密”。
几天后,鬼子要撤退,他们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把抓住的中国人全部刺杀、枪杀。在枪杀、刺杀中国人时,鬼子把成本华捆绑着,带到现场,让成本华观看他们的杀人表演。成本华冷冷地看着鬼子们的兽行,强烈的蔑视,写在她的脸上、她的嘴角。
杀完几十名中国人后,鬼子们累了,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和县古老的城墙脚下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斑驳的城墙,照着狞笑着的鬼子,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
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让随军的日本记者给成本华拍照。成本华轻轻活动一下被绑得发麻的双臂,然后,理一理凌乱的头发,面朝太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
拍完照,几个鬼子发疯般地把刺刀插进了成本华的身体。
成本华“脸上笑容的含义”是什么?
她是在一群野兽虎视眈眈下,发出了自信自傲、无所畏惧的微笑。这含蓄的微笑,成为抗俘的形象代言,让敌人害怕,也让我们心痛。成本华的头发有些凌乱,本该往后梳理一些的。这不加修饰的一缕,反倒平添了几分女性的妩媚!!!
中国女兵忆抗战:很多女战友被日寇折磨后自杀
1、躲避日寇15岁就嫁人
为避免被日寇糟蹋,年仅15岁的她就*嫁人;在与鬼子的周旋中,一战友为掩护她被鬼子猎犬活活撕碎;战斗中,她又目睹女战友被日寇逼迫跳井自杀……
苦难:躲避日寇她15岁就嫁人
“‘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在华北一路上见房就烧、见人就杀,看到年轻姑娘也不放过……”郤文秀老人靠在沙发上,向外孙讲起了抗日经历:为了避免被鬼子糟蹋,当时还不满15岁的她被母亲送到了七八里外早年订亲的婆家,“当时,我那订亲的丈夫才11岁啊。”
然而,这桩亲事却改变了郤文秀一生。“说来也巧,我家公公竟然是当地地下党的书记。”在公公影响下,郤文秀于1940年加入了中国*,其工作就是在村里做宣传,晚上到乡亲家中讲抗日自救和妇女解放的道理。1941年,郤文秀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到县城进行地下工作。
斗争:装伤寒躲过鬼子和狼狗
“我和其他许多同志在敌区搞地下工作,几乎把命送掉。我这辈子也忘不了那一夜。”握着孙儿的手,老人忆起了那个可怕的夜晚。1941年,郤文秀和另外两名武装*到一个村里做妇女工作,却意外碰到了鬼子扫荡包围了村庄。当晚,无法回城的郤文秀和战友留宿在一大伯家里。
“文秀,快跑!鬼子来了!”发现日伪军逼近,大伯立刻通知他们。可郤文秀一行人刚跑到村口就被发现,“八格亚路!”一日本鬼子端着枪冲来。文秀见跑不出去,赶紧又跑回了大伯家。
“赶快把枪扔到猪圈去!文秀快上床装病!”大娘转身找了些药渣,假装熬药。说话间,一个连的伪军进门,发现躺在炕上的郤文秀就问是什么人。大娘说这是她女儿,得了伤寒,婆婆家不要她,送回来了。敌人都赶紧退出屋子,口中连说:“伤寒,传染,撤,撤。”
然而,郤文秀的战友为掩护她,被伪军放出的七八条狼狗撕得支离破碎,血肉模糊,惨叫、狗叫夹杂着鬼子的大笑……在郤文秀的记忆中,很多女同志都是在敌人的逼迫下自杀,“我亲眼看见过一个女战士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跳井自杀了。”
艰辛:一条裤子穿到抗战胜利
“我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在我眼前倒下。可正是仇恨让我更加坚强。”郤老说起这话时,眉毛上竖,语气坚定,依稀能见当年巾帼风采。
如今,住在宽敞的楼房内,郤文秀却改变不了简朴的作风。“那时真是一条裤子闹革命啊。”郤老总爱这样给儿孙们说。在抗日初期,郤文秀周身就是单打一,男同志送她一件上衣,她改了改一穿就是几年。几年抗战下来,黄色土布裤早已泛白,疤疤补疤疤的裤子上留下一圈圈白色汗渍。“抗战紧张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时间打理个人卫生。”郤文秀有点不好意思。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神采奕奕的女八路一直有个心愿:“我想把自己的抗战经历写下来,可我文化不高,希望能有人帮我代笔,完成我的抗日回忆录,让后世子孙能了解战争的艰苦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2、八女投江
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她运用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士们上课。还利用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欢迎。后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八九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
10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次日拂晓,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大部队边打边撤。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正在追赶抗联主力部队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打击,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边压来。抗联主力部队乘敌人慌乱和兵力分散之机,顺利突出重围。日伪军一方面以密集的火力控制住山口,阻止抗联主力部队的回援,一方面加强兵力向冷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企图活捉她们。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为弘扬八女投江的伟大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3、“最美抗日女兵”成本华:被俘后为何让日军敬畏
“成本华是这近百万战俘里边最值得敬佩、形象最鲜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樊建川说。
他搜集的上百万张有关中国抗战的图片中,成本华的只有两张。但在他看来,这是中国抗日战士面对侵略者“最完美”的照片。
2005年4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第40 辑刊登了由樊建川收藏的这两张成本华的黑白照片。此后,照片和这个名字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网友称她为“最美抗日女兵”。
照片上,身材瘦小的成本华一身战斗装束,齐耳的短发有些凌乱,宽大的皮带扣在胯上,裤子上还印着绑腿留下的痕迹。面对日军,她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昂然挺立,显得无所畏惧,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笑。
在步兵第13联队的回忆录中,竟然有关于1938年4月24日进攻和县的详细记载。上等兵东齐明在《和县含山巢县占领》一文中回忆道:
“攻占首都南京城之后,在芜湖养精蓄锐的我军部队,接到期待已久的新作战命令,于昭和13年4月23日离开滞留了将近5个多月的警备地芜湖。在与江上舰艇的紧密合作下,成功实现敌前渡江,于24日黄昏占领了芜湖西北的和县。道路被尽数挖断,车辆部队通过之苦实不一般。”
“进入和县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女战士战死的景象。她的年纪约有二十二三岁的样子,袖章上写有‘中国女童军’的字样。据说她是拿着枪勇敢地作战到最后一刻,蒋政权煽动错误的抗日热潮,让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线,这种非人道的行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这本《第六师团转战实话》中,除了日军官兵们的回忆外,每次战斗都附有手绘的地图,详细标明了行军路线和每次战斗的伤亡情况。在这次进攻和县的战斗中,一个名叫“增田利”的日军上等兵负伤。
详细的文字以及图示,和我们之前所梳理的信息完全相符。虽然东齐明在回忆中没有提到“成本华”的名字,但是,比对画报中图片注释的信息——“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可以推定,东齐明所提到的女战士,就是照片中的成本华。
从东齐明的回忆中,我们了解到几个关键信息:1938年4月24日当天,日军占领和县,并非“无血占领”,他们遇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东齐明看到成本华时,她已经被杀害。
在步兵第13联队的回忆录中,竟然有关于1938年4月24日进攻和县的详细记载。上等兵东齐明在《和县含山巢县占领》一文中回忆道:
“攻占首都南京城之后,在芜湖养精蓄锐的我军部队,接到期待已久的新作战命令,于昭和13年4月23日离开滞留了将近5个多月的警备地芜湖。在与江上舰艇的紧密合作下,成功实现敌前渡江,于24日黄昏占领了芜湖西北的和县。道路被尽数挖断,车辆部队通过之苦实不一般。”
“进入和县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女战士战死的景象。她的年纪约有二十二三岁的样子,袖章上写有‘中国女童军’的字样。据说她是拿着枪勇敢地作战到最后一刻,蒋政权煽动错误的抗日热潮,让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线,这种非人道的行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这本《第六师团转战实话》中,除了日军官兵们的回忆外,每次战斗都附有手绘的地图,详细标明了行军路线和每次战斗的伤亡情况。在这次进攻和县的战斗中,一个名叫“增田利”的日军上等兵负伤。
详细的文字以及图示,和我们之前所梳理的信息完全相符。虽然东齐明在回忆中没有提到“成本华”的名字,但是,比对画报中图片注释的信息——“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可以推定,东齐明所提到的女战士,就是照片中的成本华。
《日本的战历》中的图片注释如此评价道:“昭和13年4月,在中国战场上俘获的中国军队女战士成本华,24岁,对于我军的刑讯,她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
4、抗日牺牲的18岁青春美少女
*,柳新镇陈塘村往东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乱葬岗。在这块密密麻麻的坟茔中,有一片横竖排列成行的坟头,里面沉睡的是当年血战台儿庄而牺牲的英烈们。坟岗内嵩草深深,草丛中蛇虫乱爬。坟岗外还长着许多大杂树——大柳树遮天蔽日,老槐树五股六叉,秃桃子树旁逸斜出,阴雨天烟缠雾绕的,没人敢去那里。*开始后,1967年三月,红卫兵们拿起铁锨,砍伐了树木,平了那些坟头。从此,这片乱葬岗改名为乱岗地。
三月平坟,四月种豆。当年十四岁的陈开灵在学校停课后,被奶奶带到乱岗地参加学大寨。一天中午放工,等其他社员都回去后,奶奶匆匆找到一座平过的坟底,偷偷地筑起坟来,小坟筑好,奶奶祈祷了几句后,便急匆匆地拉着他回家。在归途中,奶奶给陈开灵讲述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1938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村里的保长突然到家里通知,说台儿庄打起来了,各家各户要全力配合准备接救伤兵。第二天中午,他们家里就住进了五六个伤兵,其中一个女兵穿着崭新的军装,躺在窗下的小木床上,女兵没戴军帽,乌黑的短发下一张毫无血色的圆脸上还充满了孩子般的稚气。这个容貌俏丽的女兵正在休息,模样特别安静,特别美。
奶奶从一个负责抬担架的民夫处了解到,头天晚上,日本鬼子和国军在台东十八公里处遭遇,拚杀在一起。国军的一个排长手拿鬼头大刀,一口气就砍倒了十一个鬼子,刀刃都卷了起来,最后被一梭子弹打透胸膛,临终前还大喊着“杀”;有个大个子战士被鬼子刺伤,肠子流出体外,仍伸出一手掐住鬼子的脖子;还有一个战士,被鬼子的刺刀刺穿胸膛,仍然坚持一手拽着鬼子的枪口,一手拉响了腰间的手榴弹......而这位年轻的女兵,表现的更加勇敢。她是战地救护员,时刻穿梭在硝烟中抢救伤员,当看到一个连长倒在血泊中,她奋不顾身赶去急救时,突然冲出一个鬼子军官挥舞军刀把连长砍死了,女兵愤怒了,顺手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奋不顾身的跑上前,把鬼子军官砸倒在地,脑浆崩裂。不料当她起身时,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左胸。
说话间,正在休息的女兵微微睁开了眼睛。她攒了好一会劲,吃力地从兜里掏出一封信、一张照片和两块大洋,示意奶奶帮她寄回去。女兵哭着说,她想妈妈!奶奶接过后忍不住嚎啕大哭。黄昏时分,女兵死了。两个民夫用担架把她送到了村东的乱葬岗。奶奶也跟着担架来到了墓地,亲眼看着女兵入土下葬。下葬前,奶奶再次掀开盖着女兵的白布,女兵那安详而美丽的面孔深深地烙进了奶奶的心里。
埋好女兵回到家中,奶奶向一位军医打听到,女兵才十八岁,是湖南长沙女中的一位在读学生,为抗日救亡,千里迢迢离家别校,参加台儿庄战地救护。
5、酷刑多达几十种 酷刑多达几十种赵一曼如何被折磨致死
拷问断断续续持续了7个多小时。电刑造成了连续不断的剧痛,已超过了任何人能够耐受的极限。在不知所措的痛苦呻吟和嘶哑的惨叫声中,赵女士的头无力地垂了下来,全身象被抽掉筋一样软软地挂在刑架上。她被折磨得昏死了过去,最终停止了挣扎,只剩下大腿、小腿、腹部、肌肉本能地抽搐,淋漓不绝,人体排泄物的腥臭味混和着皮肉的烧焦味充满了刑讯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