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
《诗古微》有云:“幽厉之恶,无大于亲小人,而幽则艳妻、奄寺,皆倾惑柔恶之人;厉则疆御、掊克、皆爪牙刚恶之人”幽厉之恶众人皆知,圣贤帝王创造盛世,昏庸君主毁坏朝纲,今天就来讲讲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坏蛋,曾导致了西周的毁灭,而且还创造了暴政历史上诸多经典案例的周厉王。
可能大家听到他的名字,就会脑海里面产生一种厌恶感,毕竟任何人对于暴君都无良好印象,特别是这位周厉王在历史学界中,他可是第一个进行严格舆论管制的君王,在其统治之下,老百姓不能随意说话,就连交流也只能用眼神来代替,《史记》记载: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据传当时整个周厉王统治的区域内,除了皇宫里面夜夜笙歌,外面的老百姓一片死寂,看起来格外可怕。除此以外,这位君王残暴不仁,对待大臣格外严苛,凡是反对他意见者直接处死,大规模征收重税,凡是能够想到的,全部照单全收,《史记》记载: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
在诸多行动下,这位君王自然搞得天怒人怨,不仅没有得到贵族的认可,而且还被底层老百姓直接给轰出了皇宫,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被老百姓赶出皇宫的君王。据传这位君王已经列入到了中国五大暴君之中,而且他还是暴君里面最没出息的一个,因为他有实行暴政的野心,却没有与之对抗的毅力,而且最终被老百姓给吓跑了,人们提到他的时候,一方面觉得他残暴,另一方面又觉得他无能。但历史需要辩证看待,分析周厉王的人生时,一般人仅能看到残暴的一面,但周厉王年轻时期也是积极有为的君王,可为何后来会变成残暴不仁的暴君呢?其实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现代历史学界研究,当年周厉王继位期间,周王朝遭遇重大危机,第一就是北方的戎狄的入侵,此前历代周天子对戎狄的进攻,使得北方戎狄地区放弃对周朝的朝贡,双方进入了拉锯战,戎狄部落骁勇善战,极其难缠,且一触即走、一退又来。周王朝的边境压力尤为严峻,戎狄部落大有攻破北方防线、直入内地的趋势。
第二则是内部危机,各地方诸侯*愈发强大,各地诸侯虽依旧在仁德体系的约束之下朝拜周天子,但那些诸侯王实力愈发强大,加之数量众多,个个都有着以下欺上的趋向。其中最能反映问题的就是赋税,当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诸侯王已经不再向周天子朝贡,周王朝能够收到的赋税越来越少,这让周王朝看起来摇摇欲坠,
由此可见周厉王即位期间矛盾重重,压力如山,北方外族的威胁、国家内部的分裂,都让周厉王明白西周时代的分裂趋势已经出现,春秋战国即将到来。作为一个积极有为的君王,再加上周围一些比较出彩的大臣的辅佐,周厉王很明显看到了自身所处的环境,必须要找到一个办法化解内外矛盾。
在周厉王看来,要想保证自身安全性,就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实力。当年戎狄地区的部落之所以敢于发起进攻,就是因为周王室对于北方边界的军力防御能力越来越弱,戎狄部落才敢于不断的挑衅。只要周王室的军队力量再次增强,敌人看到如此可怕的军队也就不敢南下。与此同时当*的权威和力量再一次回归时,周围蠢蠢欲动的诸侯王救回老老实实回归周天子体系中,毕竟当年谁都没有撕破脸,只要周王室的实力再一次回归,周围的诸侯王还是会买他的帐。
因此周厉王认定只要有实力就可以解决内外矛盾,于是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增强力量,并大搞*集权。这种*集权的外在表现就是加强对于国民的控制,第一个要管控的就是大家的舆论,禁止所有人议论朝政,禁止所有人妖言惑众,《史记》记载: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第二就是对国家产业进行税收,一部分用来享受生活,另一部分加强整个西周王朝的军队建设。
按照历史学家猜测,周厉王这一套措施有点像后来的*集权制度,但很明显西周那是并不具备*集权的基础,国民对周厉王的政策不能理解,甚至感到厌恶,贵族也对周厉王征收重税持反对意见。在如此大环境下,老百姓贵族联合起来,将周厉王赶下王位,《史记》记载: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於彘。
再度回首周厉王事件,可以看出他那一系列的举动都是为了挽救一个王朝衰败的危机。毕竟曾经的西周王朝号称统领800诸侯,眼看着到自己的手中,王朝的命运越来越衰弱,周厉王感到恐慌,变采取后来的*集权制度,维护西周统治。可惜做法偏激,竭泽而渔必定不会好过,加上大环境影响,周厉王的做法适得其反。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周厉王的行为,他是为西周走向毁灭之后,进行一次努力的挽救行动,虽有些愚蠢,但好歹进行过努力和尝试。正如后来孙皓晖先生所说,西周的历代君王其实都已明白自己的天命,周的天命已经失去,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周厉王只是不服输而已,所以他落了一个暴君的下场。在这场周王室的自救中,周厉王试图力挽狂澜,可惜失败,落得暴君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