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学者前瞻两会热点
文/夏宾
全年GDP目标该怎么定?专项债的整体规模会有多大?货币政策下一步该怎么操作?全面实行注册制要如何推进?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关于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也将随之浮出水面,围绕外界关注的经济金融热点问题,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专家学者,给出前瞻分析。
发展目标突出“稳中求进”
疫情暴发之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去年一季度创下同比增长18.3%的喜人数据后逐季回落,今年GDP目标该怎么定?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田轩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已进入瓶颈阶段,疫情反复扰动,政治格局动荡,宏观杠杆率不断抬升,国际货币政策进入紧缩期。中国内部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例如出口驱动边际走弱;消费动力不足,市场需求放缓;房地产风险及传导效应,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在加速边际递减等。
好在中国仍有政策空间。田轩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疫情防控工作良好,货币政策也领先全球。持续贸易顺差下,人民币积累了较大升幅,且CPI和PPI预计运行在适宜范围,货币政策仍具备一定灵活调整空间。考虑到国际货币政策转向,平滑一二季度以及防风险等因素,预计稳增长政策将适度提前。
他直言,在2021高速复苏的高基数效应,叠加多种下行压力和扰动风险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稳增长,各发展目标也是突出“稳中求进”。
专项债规模预计将大幅上涨
“基于目前我国经济走势,基建投资将在稳经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田轩说。
去年12月份,财政部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各地累计发行新增地方*专项债8775亿元,占“提前批”额度的60%以上。田轩称,预计今年将提前完成预期目标,专项债规模将大幅上涨。
规模大增的专项债会“造福”哪些领域?田轩认为,主要将投向与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更好结合的重大项目和基建投资。主要包括新基建、新能源基建、交通物流类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以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保障房、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市政园区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由此,将进一步促进生产生活方式改善,激发投资、消费潜力,激发整体经济活力,助力经济稳健发展。
货币政策应配合产业升级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近日发文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根据形势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灵活适度调节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其中,“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的表述近期在官方发声中多次出现。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说,央行的货币政策从2月份开始确实宽松了,各大银行都要去找好的项目去增加贷款,推动经济发展稳增长是2022年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有宽松的经济政策。
宽松政策该“宽”给谁?鞠建东直言,若没有产业结构升级的配合,只是增加货币供应,像过去一般流向房地产、传统“铁公基”等,如此只会带来通货膨胀和债务上升,增加金融风险。“光说货币宽松没有用处,你必须找到新的扩张的产业,如果找不到,宽松货币政策只能带来混乱。”
在他看来,1978年到2018年主要是中国的工业化时期,制造业扩张下房地产、工业园区是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2018年以后,中国开始走向一个知识化的创新时期。“我觉得新的增长点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升级,是以创新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扩张。”
为此,他建议,发行货币去推动需求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主导产业的变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是两块,一个是高科技的升级,另一个是人力资本的投放。换言之,“宽”政策应该给到上述两个领域。
全面注册制推进仍需“闯难关”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有望在今年正式落地,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晓燕认为,首先要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只有充分全面的信息披露,投资者才能对上市公司进行充分定价;针对信息披露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强化执法,严格查处各类造假行为。
其次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机构投资者也要发挥研究和信息优势,促进上市公司的价格发现。
田轩则表示,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会面临标准不统一、系列机制障碍、风险放大等问题。目前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交易制度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存在不同的标准,资金流向起伏较大,交易风险放大;系统性的退市制度和权益保障机制尚未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还需要加强各部门联动机制。
外界担心,全面注册制下是否会出现更多公司浑水摸鱼冲击上市的情况?
对此,张晓燕称,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让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充分发挥。一方面监管部门要进一步为上市企业的再融资提供必要的便利,在信息披露充分的情况下,简化再融资流程,从而更好地让资本市场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职能。
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并进一步完善融券做空等相关制度,并通过集体诉讼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真正地约束和惩罚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优胜和劣汰两端相辅相成同时发力,将对有效维持注册制改革后的市场秩序起到关键作用,为注册制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质量带来保障。
发挥金融力量改善养老问题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满足部分老人对机构养老和专业护理服务的需求,在中国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称,截至2021年6月,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东部沿海以及中部的20余个省市区,床位数超8万张。
但他也指出,保险业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例如,“拿地难”“用地贵”制约保险参与养老服务,*税收优惠、床位等补贴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医疗资质、医保定点等多头管理影响“医养结合”深度,养老服务存在护理人才不足、智能化水平低及服务标准缺失等问题。
魏晨阳建议,应积极推动保险业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用地管理,加大税收优惠及补贴力度,加强医养结合统筹监管,提高医疗资质与医保定点审批工作效率,培养护理人才,提升智慧养老水平,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等。 【编辑:谢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