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方法

创意方法

创意方法之一-借鉴创意法借鉴创意法可以从我们已知的一切入手,一如街边的路牌、月夜下的街灯,再到同行的案例启发,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吸取的。相信我们都有逛网的习惯,这不仅是积累各方知识及了解时下流行视觉趋势的好方法,无形中也丰富了我们的创意阅历,无形中也为借鉴创意种下良好的因子。在工作中,当我们黔驴技穷,为找不出一个好的创意解决方案而挠头时,可以吸取日常工作、生活中见到的,与进行中的工作项目相关的成功因子,从其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表现出发,借鉴其成功之处,拓宽创意思路,给出优质的创意设计。

基本介绍

中文名:创意方法外文名:Creative method 类型:创意思维

创意定义

创意是延续人类文明的火花,它让我们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不相关的因素联繫到一起,激发出新的生命火花。创意不是艺术家的专利,创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在这个世界,创意让我们重新找回工作和生活的乐趣,让我们生存得不简单,让我们不再毫无目的地奔波,让我们的生命平衡而放鬆。创意是一种能够用各种不同的角度解读人生和世界的智慧。当我们的心中有了“这样是不是会更好”的念头时,便是创意闪现、活动的时候了。创意精灵来到我们的心中,标誌着自信、勇气、耐心与智慧之神来到了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生命将因此焕发灿烂的光芒。因此可以说,创意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乐观向上、不畏艰难、面向未来、充满信心、勇于创造的人生观。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是一种智慧型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巨观微照的定势,是点题造势的把握;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智慧型与文化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奇思怪想;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商务策划离不开创意,但创意决不仅仅用来进行商务策划。因为创意涵盖了人类的一切积极思维。

创意的理论

概述创意是如何产生的?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练就?是无心偶得,还是勤奋所赐?关于创意的产生有许多理论和学术,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魔岛理论。魔岛理论起源于古代水手的传说。茫茫大海,波涛汹涌,海中岛礁,不可捉摸。当水手们想躲开它时,它偏偏出现了;当水手们想寻找它时,它却迟迟不肯露面,消隐得无影无蹤。因此,水手们称这些岛为“魔岛”。实际上,“魔岛”是珊瑚岛,没有珊瑚年复一年的积累是生长不出来的。创意的产生,有时也像“魔岛”一样,在商务策划师的脑海中,悄然浮现,神秘不可捉摸。“魔岛”理论认为,策划的创意和“魔岛”(珊瑚岛)一样,在人类的潜意识中,也要经历无数次的孕育、努力和培养,才能最终获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你想获得好的创意,就必须像水手那样出海去探索,可能你这次空手而归,但也许下一次你就大有收穫了。也就是说,创意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得到。“魔岛”理论还强调“发明”,也就是“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所说的“聪明的创意”,即创意是生成的、独创的,而不是模仿的。虽然“魔岛”理论阐明了创意的创造性和发明性,但商务策划中的创意并不仅仅是这些,它常常是“有效的模仿”、“改良性的主意”或“拼凑式的创造”。因此,“魔岛”理论无法说明所有策划创意产生的原因。“魔岛”理论强调后天的努力和积累,却否认天生的灵感,所以无法解释下列现象:学识渊博的学者,有时却墨守成规,食古不化,毫无创意可言;而有时大字不识的文盲却能机智灵活,创意多多。天才理论。与“魔岛”理论的立意角度正好相反,天才理论推崇天才,强调创意是靠天才而获得的。世界上的确存在着不少天才,如:孙武子的《兵法》是天才之谋,曹植的《七步诗》是天才之作,达·文西的《蒙娜丽莎》是天才之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天才之论,比尔·盖茨的微软视窗Windows是天才的作业系统。还有其他众多的天才之想、天才之举、天才之功、天才之学、天才之用,举不胜举。在这些人身上,“勤能补拙”的格言并不适应。天才理论认为,创意并不需要苦苦求索,天才的策划家,天生就有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在商务策划中,不承认天赋是不行的,某些杰出的策划大师,他们的随机念头,往往比我们费尽心机抠出来的方案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天才理论揭示了创意的部分来源,但这一理论过分强调天生而忽视后天的努力,实际上也是片面的。如果我们相信创意大部分非天才不能为,那幺策划人才如何培养?大量出现在商战中的,由普通人完成的各种成功策划又如何解释?迁移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创意是一种迁移。所谓迁移,就是用观察此事物的办法去观察彼事物,就是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同一个现象,就是採取移动视角的办法来分析问题。通过视角的迁移,人们可以很简单地创造出众多新鲜的、交叉的、融合的、异化的、裂变的、创新的事物来。这就是创意产生的成因。自然科学里的转基因研究,社会科学中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实际上都是学者迁移观察的结果。科研是这样,产品是这样,策划更是这样。在市场实践中,许许多多杰出的策划创意都源于这类的“再认识”。“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在谈到创新的来源时,也认为“认识的改变”是重要的创新来源。变通理论。创意有时候只是“概念的一扭”,只要换一种方式去理解,换一个角度去观察,换一个环境去套用,一个新的创意就产生了。这就是创意的变通理论。某种事物的功效作为一种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如:用于战争的兵法,经过变通可用于经济,这是一种观念的嫁接;原本属于动物本能的保护色,经过变通,可用于军队的迷彩服,这是功能的变通;民用产品可以用于军需,军需产品也可以转为民用,这是能量与功效的传递和延伸。显然,上述各种能量的转换、功能的变通,对策划创意的产生是极有启示性的。同样,知识的用途可以被拓宽,如:心理学套用于管理,产生了管理心理学,成为管理者必备的知识;军事谋略套用于商战,使精明的商人懂得韬略;公关策略引入政界,成为竞选的有力武器,等等。对策划来说,创意就需要这种变通,创意就产生于这种变通。“改变用途”是创意的重要源泉。策划人应该善于运用这种思路,通过改变策划对象的用途,赋予策划以新奇和独创。事物的用途能交换、转换和传递。改变人的观念与改变事物的用途一样,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力的改变。以一样的眼光看待不一样的事物,或对一样的事物用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都是一种功能变通,都能产生新的创意。 元素组合理论在自然界,元素通过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新的物质,策划的创意也可产生于元素组合,即策划人可以通过研究各种元素的组合而获取新的创意。这就是元素组合理论。商务策划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不断尝试和揣测各种组合的可能,并从中获得具有新价值的创意(即经济学中的“帕雷托法则——The 80/20 principle”)。元素的组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创造。能够产生创意的元素包罗万象,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构想像的。电视可以论斤出售、冰淇淋可以油炸、外墙涂料可以人喝等等,不一而足,都是一些超越常人思维习惯与方向的元素组合。

创意的过程

对于创意的产生,世界公认的创意大师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有过详尽的论述。他认为创意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产生创意的基本方针有两点:1.创意完全是把事物原来的许多旧要素作新的组合。2.必须具有把事物旧要素予以新的组合的能力。他认为,创意思维经历的过程还应该经历六个步骤,并且绝对要遵循这六个步骤的先后次序:收集原始资料(信息)。一般来说,收集的资料(信息)应该有两种类型:特定资料——主要是指与特定策划创意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与特定策划创意对象相关的公众的资料。这类资料,大多由专业调查得到。一般资料——这些资料未必都与特定的策划创意对象相关,但一定会对特定的策划思维有帮助。所以,一般策划者都应该对各方面的资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善于了解各个学科的资讯。创意思维的材料犹如一个万花筒,万花筒内的材料数量越多,组成的图案就越多。与万花筒原理一样,掌握的原始资料越多,就越容易产生创意。资料收集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阅读、理解。这时的阅读不是一般地浏览,而是要认真地阅读,而且是要带着一个巨观的思路去认真阅读。对所收集到的全部的资料,包括历史的、专业的资料,一般性的资料,实地调查资料,以及脑海中过去积累的资料,统统都应像梳头一样,逐一梳理,进而理解、掌握。认真研究所有资料。研究(即商务策划思维步骤中的“判断”环节)是有一定的技巧的。需要把一件事物用不同的方式去考虑;还要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尝试把相关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研究它们的内在关係配合如何。放开题目,放鬆自己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如打球、听音乐、唱歌、看电影等,总之将精力转向任何能使自己身心轻鬆的节目,完全顺乎自然地放鬆。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过程,实质上,这个过程是转向刺激潜意识的创作过程。转向自己所喜欢的轻鬆方式,这些方式均是可以刺激自己的想像力及情绪的极佳的方式。创意出现假如在上述四个阶段中确已尽到责任,几乎可以肯定会经历第五个阶段——创意出现。创意往往会在策划人费尽心思、苦苦思索,经过一段停止思索的休息与放鬆之后出现。 詹姆斯·韦伯·扬在研究网版印刷照相製版法的问题时,进行完前两个步骤,他疲劳至极,睡觉去了。一觉醒来,整个运作中的照相製版方法及设备影像映在天花板上,啊,创意出现了!阿基米德发现水中庞然大物的重量计算方法,是在极度疲劳,放开思索洗澡时,沐浴完毕起身离开浴盆,哗哗一声水响,触动了他的灵感!从此以后,人类对浮在水面的万吨巨轮,也就是以排水量来计算其重量。6.对冥发的创意进行细緻的修改、补充、锤鍊、提高。这是创意的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一个创意的初期冥发,肯定不会很完善,所以要充分运用商务策划的专业知识去予以完善。这时,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创意提交创意小组去评头品足,履行群体创意、集思广益、完善细化的程式。概括地说,创意要遵从以上六个程式,同时要把握五个要点:一是努力挣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二是紧紧抓住思维对象的特点;三是儘量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四是防止两个思考角度完全重合;五是努力克服思维惰性的影响。

创意方法

最简单易学的创意方法大概就是“和田创造12技法”了。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国小吸收各种创新技法的精华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与知识基础,将创造心理学中的“检核表法”加以改造、提炼和通俗化,逐渐归纳出十二个“一”的“和田技法”,以它的儿童化,通俗易懂的特点跻身于众多创造技法之中,多年来一样受到成年人的接受和青睐,被国际组织宣传推广,在国内外广泛传播,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和田创造十二技法”包括十二个“一”,即:“加一加”——加高、加厚、加多、组合等;“减一减”——减轻、减少、省略等;“扩一扩”——放大、扩大、提高功效等;“变一变”——改变形状、颜色、气味、音响、次序等;“改一改”——改掉缺点、缺憾,改变不便或不足之处;“缩一缩”——压缩、缩小、微型化;“联一联”——原因和结果有何联繫,把某些似乎不相干的东西联繫起来;“学一学”——模仿形状、结构、方法,学习先进;“代一代”——用别的材料代替,用别的方法代替;“搬一搬”——换个地区换个行业换个领域,移作他用;“反一反”——能否把次序、步骤、层次颠倒一下;“定一定”——定个界限、标準,能提高工作效率。我思故我在。对于最富魅力和动力的创意思维,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总结和探索。从中国古代的学者文人,到当代西方的科学家、管理学家,都在不断研究和摸索创意思维的规律,试图整理出创意思维的特有程式,以推广和促进人类的创造实践。以下是国内外五种比较典型和常见的阐述创意思维过程的说法:“三境界”法。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字静安,1877年~1927年)在代表作《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用三段绝美的宋词极其形象地描述了思维求索“解决方案”的过程: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对目标、对象和环境的高视点、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蒐集)、整理和分析。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根据经验、标準、规律等参照系统对前阶段经过分解列举的各个关联要点进行筛选、判断,是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艰辛过程。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经过不断的探索、比较、验证的思维过程,终于顿悟开朗的创新时刻。王国维的“三境界说”被广泛地运用在很多需要创新的工作领域,不论是学习还是研究,是做行动计画还是设计广告,因为不论任何主体客体,人类思维的行进过程都是相似的。2.5W2H法所谓5W2H法就是分别从七个方面去对策划创新的对象、目标进行设问。既是角度,也是分解创意策划对象的程式。分解这七个方面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正好是5个W和2个H,所以称为5W2H法。这七个方面是:Why——为什幺需要创新?What——什幺是创新的对象?即创新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Where——从什幺地方着手?Who——什幺人来承担任务?When——什幺时候完成?How——怎样实施?即用什幺样的方法进行。How much——达到怎样的水平?或需要多少成本。5W2H法能够帮助我们的思维路径实现条理化,围绕目标,理清步骤,有助于在管理中乃至生活中杜绝思维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资源浪费。行停法(gonging-stopping method)美国创造学家阿里克斯·奥斯本(A.F.Osbern)总结整理出的一种设问类型的创新技法。通过“行”(go)——发散思维(提出创造性构想)与“停”(stop)——聚敛思维(对创造性构想进行冷静分析)的反覆交叉进行,注重程式,逐步接近所需解决的问题。行停法的操作步骤是:“行”(go)——思考列举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的要点因素;“停”(stop)——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行”(go)——对解决问题有哪些可能用得上的信息;“停”(stop)——如何方便地得到这些信息;“行”(go)——提出解决问题的所有关键点;“停”(stop)——判断确认最好的解决切入口;“行”(go)——儘量找出验证试验的方法;“停”(stop)——选择最佳的试验验证方法……循环往复,直至思维创新达到预期目标,获得成功答案,形成完整的策划方案。六顶思维帽法(lateral thinking)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医学博士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在1980年代发明了“平行思维法”。针对一件具体事情,思维的一个小环节,在同一个时刻,人们在思考时,情感、信息、逻辑、希望、创造力等都要参与到思考之中,人们要同时控制它们。该方法主张:要把情感和逻辑分开,将创造力与信息分开,以此类推。波诺先生形象地把各个概念比做不同颜色的思考帽,戴上一顶帽子代表使用一种思维方式。白帽:纯白,纯粹的事实、数字和信息。红帽:刺目的红,情绪和感觉,包括预感和直觉。黑帽:漆黑,做错误倡导者,否定判断,代表负面因素。 黄帽:阳光的,明亮和乐观主义,肯定的,建设性的,机会。绿帽:象徵丰收,创造性的,植物从种子里茁壮成长,意动,激发。蓝帽:冷静和控制,管弦乐队的指挥,对思维进行思维。戴上上述不同颜色的帽子,分别从不同的倾向角度去面对问题,得出的结论会有所不同,综合这些思维结果所得出的总结论往往是最好的决策。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就像中国成语“集思广益”的意义一样,仍然是那位着名的阿里克斯·奥斯本(A.F.Osbern)于1938年发明了着名的头脑风暴法,这是激发人的大脑思维产生创造性构想的一种集体讨论方法,又称BS法。以后各国创造学家又进一步对其丰富和发展,先后提出了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三菱智力激励法等。奥斯本把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归因于四个方面:其一,思想的产生有赖于联想,联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不同思想的相互启发和诱导。其二,一般人在小组讨论中比单独思考更能发挥其想像力。其三,智力活动在竞争情况下,其产生思想的能力增强50%,其中尤其以产生灵感的能力增强最为突出。其四,在小组中个人构想往往会立刻得到他人的鼓励、引伸和发展,从而增加激发自己提出更好的构想。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是:围绕某个目标明确的主题,召开一次有10人左右参加的小组讨论会。会议主持人的言辞必须妙趣横生,使场面轻鬆、和谐,善于引导、激励会议成员积极思考。为了使会议气氛热烈,富有成效,对到会的人员约定4条原则:第一,不允许批评别人提出的构想;第二,提倡无约束地*思考;第三,儘量提出新奇构想;第四,结合他人的见解提出新构想。主要包括準备、热身、明确问题、畅谈、加工构想等五个步骤。通过这五个步骤,先把构想归为明显可行的、荒谬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三类,经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在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日本学者武知考夫提出了T.T.STORM法,把创意的思维过程归结成集中目标、广泛思考、探索相似点、系统化、择优、具体化等六个步骤。其他还有不少国内外学者专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