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鲁迅的“三味”人生
目录:
第一章:扫除腻粉呈风骨——鲁迅的“三味”人生
第二章:阿德勒的精神处方
第三章:国医大师方和谦:一粥一饭皆养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读过三味书屋的,对它的作者鲁迅先生是非常的熟悉。这么一个文学界的巨人,他的养生观点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看看鲁迅的养生“三味”吧!
扫除腻粉呈风骨——鲁迅的“三味”人生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精神摇篮。
我们追寻着一个伟人的足迹,品味着他的英明预言:“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古人说的“三味”仅指读书,是狭义的。从广义而论,泛指的是人生。
关于“三味”的含义,现在有一种确切的解说,为鲁迅的恩师寿镜吾先生后代所证实,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这也是绍兴寿氏家族的一个传统的经典训示。
“三味书屋”对先生的启蒙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让他懂得了什么是“立人之本”?
布衣、菜根、诗书,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三味”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之根柢。
鲁迅说:“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莲蓬人》)。他是在宣告人生的返朴归真以及精神的天长地久。
“布衣暖”,是说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
鲁迅从小就关注与同情老百姓,对社会底层的生活十分熟悉,他的小说就属于“布衣文学”,其主人公都是一些普通的小人物。他心系民众疾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他的心怀中,有一个博大的“爱”字。
鲁迅说过:“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
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力,也是反有大希望地方。”(《未有天才之前》)
他还非常感叹:我不愿做“名人”了,一做“名人”,自己就没有了。
鲁迅自己一生乃布衣之士,从不谋求身外之物。
他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他正是这样的“中国的脊梁”,也是无愧于“民族魂”称号的!
正是:布衣常着岁寒身,一缕一丝若暖春。
自在平凡心存爱,长留世上诵清芬
“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山珍海味的享受;
一生简朴的鲁迅深知“大味至淡”,他喜欢吃带泥土气味的农村食物,钟情于家乡的乌干菜与臭豆腐,从不重视燕窝。银耳、牛奶之类的高级滋补品。
为了工作,他喜欢吸烟,但只吸最便宜的“品海牌”。
他的穿着十分简朴,甚至冬天不穿棉裤,全然没有一点作家的派头。
许广平说,他的生活习惯一直保持着学生时代的简单样子。
鲁迅说,人生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并且指出:“我之所渭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野草》是先生的经典散文,他称自己是“散文式的人”,充满了一种天性与真趣。
其中有一篇《过客》,写的就是自己——黑须、乱发、衣裤破旧、赤足、若破鞋、眼光阴沉。困顿倔强——“执着,坚定地、不知叫转地走去!”
正是:菜根咬定立人间,大味其中意趣酣。
贵朴轻奢情莫忘,清淡天真系良缘。
“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鲁迅主张“嗜好的读书”,从小养成自主抄书的好习惯,能将中同传统文化读深、读透、读通,继而反思不已,弃旧图新。
“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鲁迅先生总是“废寝忘食,锐意穷搜”,为查阅、整理、校勘、研究资料锲而不舍、四处奔波。
爱书的鲁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读书藏书之丰、涉猎范围之广令人惊叹。终其一生,可以说是“生命不息,谈书不止”。
鲁迅渎书写书,无不体现出他对社会民生、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我读我心,勇担道义,血荐轩辕,执笔如剑——这正是鲁迅“读书滋味长”的全部意义。
鲁迅一生嗜书成癖,据《鲁迅日记》载:从1921年刘1936年,他先后购入的书有14000多册,共支出10913.65元。,
鲁迅的着作犹如百科全书,文哲史地医政皆备,这是一位文化巨人,他属于中国,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正是:诗书有伴好时光,立言不朽日月长。
益智佳肴品鲜美,养心更是却老方。
“三昧”的师训,熏陶着他的心灵,化育着他的生命,演绎出先生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喜一怒,让他的人生充满“三味”那种纯粹的本色,、
关于教育,鲁迅指出:“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鲁迅在思考:要振兴民族人业,重建民旅文化的辉煌,“当稽求既往,相度方来,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丰子恺先生说过,一个人格之鼎有三足,乃真、善、美也。鲁迅的“三味”犹如“三足”的鼎立,将一个大写的“人”字载入了史册。
“三味”是三位一体的,缺一不可。立人为本,我们岂能忘本。
当人们回首生命的历程,返璞归真的“三昧”意境如此令人感慨万分,这区区十一字,真乃生命之彻悟也!
鲁迅的“三昧”立人,是铸造一个“民族魂”的根基。
今天,我们从中应该得到启示,大力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陶冶个人的情操,遵循“三味”人生的大道,从中使自己可以受益终生。
阿德勒的精神处方
世界着名的精神医学家亚弗烈德·阿德勒常对那些孤独者和忧郁症患者说:“只要你按照我这个处方去做,14天内你的孤独忧郁症一定可以痊愈。这个处方是——每天想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让别人感到人世间的爱心力量。”
那就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个处方的妙谛真理吧。
其一是,我们之所以抑郁苦恼,悲观沮丧,那是因为我们的“比较系统”陷入了一个误区。
即在物质、权力、名声,以外在的“成功标准”去比较,这样一比,可能这辈子也不算成功。
如果你实在要比,那就同那些暂时还不如我们的人去比,他们可能在才华、学识、人品各方面都超过我们,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不如你,你此时是否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你或许讥笑这是阿Q精神。可贾平凹先生说过:“不求人谓之富,不屈人谓之贵。”我以为,知足者富,自尊者贵。难道你能给富贵制定一个科学的客观标准吗?它只能是一种内在的自我满足感。
当你转向比较后,你就会顿时生出同情心、慈悲心、爱心。当你以善良的仁慈心去帮助别人时,你还会对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吗?
你或许会说:“我自己还不富有,还不快乐。怎么去帮助别人?”古人云:“待己有余而助人,终无助人之时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余呢”只能在“当下”。有余,又分为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两种。给予和帮助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关键就在于一个人的心态,是“利导思维”,还是“利弊思维”而已。如果你具有光明思维,那不但可以传递快乐,甚争还可以“制造快乐”。当你传递快乐或制造快乐时,你怎么会生气呢?你怎么能抑郁或忧虑?
其二是,戴尔·卡耐基曾说,再聪明的人也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想两件事。
当你全然地向别人施以爱心时,你的内心是喜悦的、充实的。就像一个房间,“打开门窗后,光明进来了,黑暗就无处藏身了。当你每天都坚持去做关爱别人的事情时,你的心态、行为、人格就改变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新的“神经链”,形成新的好习惯。
其三是,当我们能每天注意别人时,这时你就会在“潜意识”中将“自我中心意识”转变为“利他中心意识”
这正暗合了老’严所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哲理。 一个“物我两忘”的全然的人,怎么能不健康,怎么能不长寿呢?
其四是,当你不断地施爱于人的时候,别人也一定将爱反馈于你。
从此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你送人以玫瑰,别人回报丁香、茉柚……整个世界就会色彩纷呈,芳香四溢。
其五是,当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忙碌时,你还有时间想那些不如意、不尽意的事情吗?世界上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你t时间去想那些所谓烦恼的事情,日本森田先生创立的“森田疗法”,就是让人“为所当为”,整日忙碌起来。当一个人心无旁骛去做一件事时,他还有时间去想自己快不快乐吗?在那专注的时刻,时间和空间似乎都不存在了,你已经快活在幸福之中了。这在心理学上也称为“作业疗法”,它是对抗、消除忧虑的有效良方之一。
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人常患有“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军医就让“让他们忙着”来治疗。除睡觉以外,每分钟都让他们活动,如钓鱼、打猎、打球、拍照、种花、跳舞等,根本不给他们时间I去想那些年的经历……
戴尔·卡耐甚说:“我们不忙的时候,头脑里常常成为真空。这时,忧虑、恐惧、憎恨、嫉妒、羡慕等情绪就会填充进来,进而把我们思想中平静的、快乐的成分都赶出去。”
现在,你明白了吧?我们凡夫俗子不是禅学大师,头脑中不是充满欢乐,就会充满忧郁、思虑、嫉妒、恐惧等负面情绪,很难保持心平气和的清静无为,所以聪明的人就会施以及时填充的对治之法。
詹蚶斯·马竭尔说:“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这时你的想像力开始混乱,使你把每一个小错误都加以夸大。你的思想就如同一辆没有装货的车子横冲直撞,撞毁一切,甚至将自己也撞成碎片。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忙于干任何有意义的事。”
着名诗人亨利·朗费罗年轻的妻子不幸因烧伤而死,他几乎发疯。幸好他有三个幼小的孩子需要他照料,于是,父兼母职,他带他们散步,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嬉戏,并把他们父子间的感情写在《孩子们的时间》一书里。他还翻译了但丁的作品等等。忙碌使得他重新获得思想上的平静,走出了困境……
如果现l在恰好时运不济,情感失落,或者偶然面临种种不幸,请你一定要试试上述方法,并且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这不但能在2周,至多3周的时间内消除你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而且还会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坚忍的毅力,这些优秀品质将成为你一生宝贵的财富,使你受用无穷。
国医大师方和谦:一粥一饭皆养生
方老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从医60余年,临床疗效卓着,求医问诊者甚多,是**医疗保健的特邀专家,被誉为“当代中医泰斗”。在处方用药中,方老坚持一切从病情需要出发,辨证合理,用药少而力专,主张一病一方。并且,他很少用贵重药品,力求简、便、廉地解决问题。方老擅长治多种疑难杂症,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方老可谓独步天下,这从他在“非典”突袭我国时立下的汗马功劳可见一斑。
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简单生活方为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中,最讲究的就是“养心调神”。《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使真气顺应规律的变化,精气和神气不要外泄,就什么病都不会生了。方和谦教授所倡导的“简单生活”养生术与此可谓一脉相承。
方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不少养生智慧,《论语》中所说“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的生活理念,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法则。这种简单的生活,能够让人平心静气,不为过多的欲望所累,真正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健康、有品质。
只有简单着,才能从容着、快乐着。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时髦,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可以享受充实富有。当然,简单生活不是吝啬,不是“苦行僧”,而是最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及*活动的闲暇。
结语: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人就是知足才能常乐嘛!(文章原载于《自助养生》,刊号:2012.02,作者:那秋生,李增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