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木伦遗址是怎样发现的呢?

乌兰木伦遗址远观

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宝印研究员考察确定,今乌兰木伦河流域在久远的古代曾为湖泊,周边为绿洲,有多条流经绿洲的河流注入乌兰木伦古湖,遗址所在地便是其中一条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地带。此地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各种古动物就来这里喝水、吃草,而乌兰木伦古人类就在这里捕猎动物、打制石器,甚至烧制肉食。

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考古新发现,都有一些传奇故事。那乌兰木伦遗址是怎样发现的呢?

2010年5月25日,鄂尔多斯古生物化石爱好者蒙古族小伙子——古日扎布漫步在乌兰木伦河景观河段,他顺着河的下游向上游走着,踩在软软的沙地上,望着正在隆隆作响的施工机械,他思绪万千,如果能在这些土层里发现古生物化石,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在他的家乡鄂托克前旗北部就有许多这样的化石。就在他不经意地漫步时,发现河北岸的一处泉眼处,挖土机下露出了几件骨头,古日扎布眼睛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古生物化石?捡起这些骨头,古日扎布觉得这个发现非常重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很快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和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现场进行了考察,确认古日扎布捡到的就是古生物化石,并且在遗址地层中还发现了打制石器,可以肯定这里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遂根据发现所在地为乌兰木伦河畔,故命名为“乌兰木伦遗址”。

乌兰木伦考古发掘现场全景

古老的河流

用火遗迹、多种动物足迹化石

乌兰木伦遗址用火遗迹

在第2地点发掘揭露出保存完好的动物群脚印和植物遗迹化石面。判断出包括马、牛、羚羊以及食肉类动物等多种动物的众多脚印化石。这是继河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后,中国再次在旧石器遗址中发现动物脚印化石。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世所罕见。

乌兰木伦旧石器文化

乌兰木伦遗址出土石制品

考古地层出土最完整的披毛犀骨架化石

至2012年底,乌兰木伦遗址共出土15000多件古动物化石,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为研究员鉴定表明,乌兰木伦动物群中披毛犀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普氏野马,然后是河套大角鹿,最后是诺氏驼、牛和兔。从动物群的组成来看,乌兰木伦动物群明显属于华北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动物群”,即河套大角鹿-野马动物群。

2014年度,在第1地点第8层及以下发掘揭露并提取了考古地层中埋藏的基本完整的披毛犀骨骼化石;经统计,该披毛犀骨架一共含骨骼部位160件,包括完整头骨、下颌骨、舌骨等;这是首次在考古遗址发掘揭露的完整披毛犀骨架化石,而且具有清楚的埋藏地层和发掘数据,堪称“中国考古地层中出土最完整的晚更新世披毛犀骨架化石”。此外,这具披毛犀骨架还包括一具“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的完整披毛犀肋软骨化石”。披毛犀在距今1万年前已经灭绝,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猎对象。

考古地层出土的基本完整的披毛犀骨架化石

久远而重要的年代

2010年9月,北京大学张家富教授采集了乌兰木伦遗址年代样品,并在有关实验室初步测定的年代,为距今约7-3万年,属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时代中期。2012年,为了得到更为可靠的光释光年代,张家富教授利用年龄—深度模式得出乌兰木伦遗址文化层的年代应该为6.5-5万年。从年代上来看,乌兰木伦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