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客家山歌

清溪客家山歌

清溪客家山歌

早在800年前,清溪就有客家人定居,客家人有在劳作将息之余即兴唱咏的习俗,清溪客家山歌就在那时侯产生和开始流传。清溪客家山歌主要流传于各村,用客家话演唱。其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迴环曲折、委婉动听。以四句板为主,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工整对称,偶有五句板结构,歌词为七字五句,曲调是四句板的扩充。调式多为:仙公调、自叹调、洋菸调、花笺调等。其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又叫“驳山歌”)、尾驳尾对唱(这种形式最常用于“打擂台斗)、猜调应答、山歌小组唱或表演唱(是经过作者专门创作的具有故事性的说唱兼表演的形式。清溪将客家山歌作为本镇的艺术品牌来扶持、推广,成功举办了粤、桂、闽、赣四省客家山歌(东莞清溪)邀请赛,并多次参加国家、省的客家山歌大赛,取得很好的成绩,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

基本介绍

中文名:客家山歌外文名:Hakka Folk Songs兴起时间:元明清时期流行地区:东莞市山区片地区非遗级别:省级非遗类别:民间音乐申报地区:东莞市,清溪镇代表性传承人:刘国权

历史起源

据史料记载,约始于先秦三代(夏商周)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十五国风》,便是民歌。但当时尚无“山歌”之称谓,至唐代始见其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中,已有“山歌猿独叫”、“岂无山歌与村笛”等句;李益诗中也有“山歌闻竹枝”等句。元明清时期,清溪凤岗的客家人从福建迁入梅州、惠阳等地,随后再迁入清溪凤岗定居。因此,清溪凤岗的山歌包容了多个客家地区的曲调特点,至今保留的山歌更多是具有梅州客家山歌的特点。因此,清溪凤岗的客家山歌应该是梅州客家山歌的一个子系。

发展历程

东莞客家山歌主要有男女对唱的情歌、唱苦情的攞食歌、在劳动中产生的放牛歌、割草歌、沥翻歌、正版山歌以及四六联、白口联、平民山歌等。分《四句版》和《五句版》。客家山歌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下来,深深扎根于广大的人民民众当中,深受广大人民民众的喜爱,成了客家文化的一大瑰宝。近年来,东莞把客家山歌作为客家镇的艺术品牌来扶持、推广,如清溪镇、凤岗镇成功举办了粤、桂、闽、赣四省山歌邀请赛和全国六省山歌比赛,在全省、全国有较大的影响。